從前,在鄉下規矩多,連拉屙也有規矩,草紙擦半張,不好“難為”。坐要有坐相,立要有立相,小孩子沒規矩,亂七八糟,人來瘋、撩風騷,鄉下稱為“沒教書”。“沒教書”的小人,大起來討不著老婆。但我所見正好相個反,沒教書的小人,大起來討“齊整老娘”,討街上女人。而老老實實,“有教書”的,卻做光棍,人家還要笑:老實就是木……
我小時候,人家大多“有教書”,便是鳳仙娘娘,人家的小孩立門檻上,她不罵,還要夸獎,腳力好,從前四爹爹小辰光,門檻上打馬步。但她自己,就不許孫子孫女立落門檻上,門檻不能坐當中,凳子也不能坐當中,這大概來自《論語》里的“立不中門,行不履閾”,有道理。
十二月里,近年關,規矩特別多,不許摘人家帽子,不買豆腐吃,年夜里不汰衣裳。過了年,年初一不掃地,年初二拜娘舅,年初三拜丈母,老里規矩,一樣錯不得。但十二月里不罵人,是頭一條,罵人,要被人家用屙草紙擦嘴巴。松華罵建強,木狗觸,牌位,烏雞拉兒子,三娘娘聽了搖頭,鳳仙娘娘就說:弗搭界格,又弗是十二月里。
生病,看郎中,吃中藥,這些事情一旦靠近年關、新年里,要停一停。毛病實在重,不能停,偷偷地吃,吃好,藥渣要偷偷地倒在三叉路口,不能叫人看見。我鄉下把中藥叫“煎藥”,吃煎藥是難看的事體,像做賊骨頭一樣。老太婆去了醫院,看了郎中,念佛就要停一停,尤其做月子的人家,端了湯去,一個月不好念佛。不念佛,就沒有念佛工錢,所以鳳仙娘娘去了醫院,端了湯,打死也不說出來,照樣到念佛堂里阿彌陀佛。做月子,我鄉下叫“做所姆”,叫是這么個叫法,不曉得怎么寫。
念佛,規矩大,投耶穌的人家不去,頂要緊是吃素,遇到親眷、鄰舍辦酒,一桌子好菜蔬,羊肉、宴球、三鮮,忍不牢吃了一筷,怎么辦?不要緊,辦法好想,老娘好搶,鳳仙娘娘到親眷家吃了羊肉、宴球,順便包了一包長生果來,回家,念一篇《退葷經》,等于沒吃,照常念佛去。
我小時候,沒的吃,但吃的規矩卻多,捏筷子,捏得上,不對;捏得落,也不對。尤其做客人,一只桌子,朝南位置不許亂坐,要當家人坐,菜蔬只能夾面前的吃,主人叫大家“筷子伸長來,筷子伸長來”,我一伸長,父親就瞪我,急忙縮回來。白斬雞,我喜歡,但母親出門就交待:頂多吃一塊,頂好弗要吃。立起來添飯,要跟同坐的人講一聲:你坐好。松華小時候做客人,添飯,一聲不響立起來,凳子翹倒,同坐的小客人坐了個臀仗,他笑,鳳仙娘娘曉得了,也笑。
討老娘、造房子,是鄉間最大的事,開門包,挽水包,鬧新房,一樣不好少,大麻人鬧新房,拋小姐妹,尤其怕。造房子,開日腳,破土,上梁,事體木老老,考究的,上梁唱上梁書:一步高來兩步來,三步踏上紫金冠,四五六七長生樂,七八九十永團圓。禮之失煩,不準這樣,不準那樣,三日三夜講不完,稍一做錯,要被村坊上笑一世,鳳仙娘娘就能講得出40年前,掌坤造房子,破土,不請菩薩,所以他兒子媳婦現在要劈婚。我小時候,看了這些規矩,怕,寧可大起來做光棍,一世不造房子。
還有曬衣裳褲子,不能過夜;撿到隨便啥東西,都可以,但鑰匙不能撿,撿了要吃藥。夏天拜太太,再熱也不好赤膊。對于小人家來講,不許吃魚籽,吃了讀不出書;不許點洋火玩,夜里要尿床。這兩樣,我從小就喜歡。
○郁震宏 桐鄉大麻人,曾在中華書局、浙江古籍出版社任編輯,現為《大麻鎮志》主編。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