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大暑,節氣里的夏天就結束了。
暑日熱浪滾滾。詩句里講得很好:“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面對眼前的熱浪,人們選擇去尋找不同的消暑方式慰藉身心,才是夏天的最佳“打開方式”。
在我的記憶里,炎炎夏日有消暑“三件套”,分別是游河、吃乘涼夜飯、吃棒冰。
游河,是這三件套的“首臺套”。家門口的小河,是游河的首選。水中長滿了水草浮萍,從這個橋垌游到另一個橋垌,距離不過二三十米。河水也不深,能踩到水底的爛泥,經常會被河底的碎碗片劃傷腳。可在家休息不了幾天,又忍不住投入水中,享受游泳的快樂。等自我感覺游泳本領強了,我們就開始游向京杭大運河、長山河。那時候,游泳水平的高低成為衡量某人在孩子群體里影響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棒冰一到,心里一跳,小人家袋袋里冇(mǎo,沒有的意思)鈔票?!蔽缢褋恚牭劫u棒冰的聲音傳來,這是童年時期很多農村孩子最期待的時刻。棒冰箱子用木頭做成,里面填滿棉絮,棉絮里裹著幾十支棒冰。賣棒冰的老太太午后準時出現在弄堂口等小孩子們集聚的地方,高聲喊“哎,缺(吃)棒冰”,并用竹板敲出“啪啪啪”的聲響。
買棒冰時,小孩子們拿著一毛兩毛的紙幣圍在賣棒冰的老太太周圍,老太太邊收錢,邊把一個個棒冰遞向人群。我家窮,雖然手里沒錢,但擠在最前面,心情激動,看見她遞過棒冰,以為是給自己的,就伸手去接,還沒接到,邊上付過錢的小孩子就接了過去,我一次又一次地去接,一次又一次地被別人接去。直到人群散去,看著老太太背著箱子遠去,一個人空著雙手赤著腳立在樹下茫然……
偶爾我也能擁有一根棒冰。那時,桔子棒冰5分錢,赤豆棒冰1角,再后來,麻醬棒冰、小雪糕也開始有了。吃棒冰時,我們大多是舍不得咬來吃的,吮啊吮,吮得棒冰的形狀和舌頭一個樣,最后只剩下一個小木棒時,也不忘再咬幾下,分外珍惜這清涼的一絲絲甜味。
游好河,睡好午覺,日已落,天尚明,在墻東腳邊的大樹底下擺上兩只骨排凳,配上四只拔秧凳或地鋪凳,乘涼夜飯正式開始。乘涼夜飯多是常見的菜,比如雞骨架燒青黃豆(以前菜場有專門賣雞骨架的,幾乎沒啥肉,但在那個年代是實惠的葷菜)、自家臭出來的臭豆腐干和臭莧菜梗、放在蒸架上蒸的咸菜湯、一塊腐乳、幾大碗冬瓜、燒地蒲和瓠子、因舍不得多放油淡而無味的炒豇豆、難得上桌的野生鱔魚等。一般吃乘涼夜飯時,大家愛吃薄湯粥。夏日黃昏,忙碌的人們吃著乘涼夜飯,算是一天之中輕松愜意的時刻。
聞一多先生曾寫過一首《大暑》,情境自然:
今天是大暑節
我要回家了
今天的日歷他勸我回家了
他說家鄉的大暑節
是斑鳩喚雨的時候
大暑到了
湖上飄滿紫雞頭
大暑正是我回家的時候
我要回家了……
一般來說,桐鄉的冬天是濕冷,可以把北方人凍得討饒,桐鄉的夏天則是濕熱。因為高溫濕熱,可稱之為“苦夏”。不過大暑過后,立秋將至。立秋后,涼爽清透的氣息已隱約而至,美好的早秋指日可待。
○沈衛林 供職于市科技局,桐鄉風物的觀察與記錄者。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