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落地,很快就到桃子的市面了。江南大地,濕潤潤的雨季過后,天剛放晴,陽光里就有濃郁的瓜果香。
鄉下的桃樹也多半種于房前屋后,春天桃花開,連再簡樸的民居,也有種小富的光景。
五月桃熟時,陽歷已是六月初夏。鄉間忙碌得連采桃吃桃的閑情也沒有,桃子成熟得幾乎有些寂寞。唯有放學的孩子們時常光顧,淘氣的男孩爬到別家院子里的樹上偷摘,忙亂中扯斷許多樹枝。大人見了也只是輕罵一聲:“小官材,樹也攀斷了!”(“小官材”,為桐鄉方言,近似“淘氣鬼”之意,一般并無惡意。)實際上,也不是真心罵,就如隨口罵罵老天:“格鬼天氣,介早就熱煞脫!”或者罵一聲院子里剛下蛋的母雞:“格只瘟雞,叫得來介響!”
第一批桃熟,鄰村小舅舅一定會背著一大竹籮的桃子,送來給我們嘗鮮。舅舅家院子里有好幾株大桃樹,且從五月到七月都有桃,連著幾個月,我們都有得吃。五月桃熟的時候,我們還沒有放暑假,總是在露水湯湯的清晨,小舅舅來了,額上微汗岑岑,放下重重的竹籮,青綠透紅的桃子,帶著桃葉的清香,洋溢在初夏的晨光里。嘴饞的我們等不及洗,毛桃子在衣衫上一揩,便吃起來,一連要吃好幾個。叫小舅舅也吃,他總是說吃過好多了。母親在隔壁間里忙養蠶,遠遠地喊:“少吃點,當心吃壞肚子!”桃子好吃,然而不能多吃,不像枇杷這樣,多吃無妨。
如今,小舅舅也已到了另一個世界。但每年五月桃上市,我總會想起濕潤潤的早晨,那滿滿一籮帶葉的桃子,還有小舅舅額頭上汗岑岑的樣子。因此,我更偏愛五月桃。
五月桃在鄉間通稱毛桃。五月桃成熟的時節,暮春剛過,盛夏未至,天朗氣清,最適合自己爬到樹上現采現吃。鄉村人家的桃園對外開放,隨便你去采摘。最后,滿園的桃子有人幫采了,錢也回收了;而買桃子的人,既吃到新鮮的桃子,也體驗了農家采摘之樂,可謂兩全其美,皆大歡喜。實際上,采桃之樂甚于吃桃之味,不知不覺,收獲滿滿。
吃過了五月桃,就翹首以盼七月水蜜桃了。
水蜜桃,最佳者為嘉興鳳橋水蜜桃。江南黃梅水一發,水蜜桃便日長夜大,天晴過后,就大批上市。只怕雨水太多,日照少了,桃子不甜,因此,總希望黃梅水不要太盛。水蜜桃熟了,我便想到鳳橋的朋友。一個電話過去,桃子就摘好等我們去吃,吃了還要帶回來。是這樣的不客氣,卻是這樣的好時光。
桃于江南,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我最愛的是《詩經》之《園有桃》:“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再就是《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之后,歷代詩歌詞賦之中,桃花真是占盡風頭。如唐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又如唐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在詩人的眼里,桃花之美甚于果之實。
要說到寫桃,《西游記》寫得最好。把孫猴子安置在一個種滿桃樹的花果山上,便很有看頭。而最有意思的莫過于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孫悟空偷吃蟠桃、大鬧天宮的故事。再就是孫悟空變成一只小飛虻,停在那個可愛的仙桃上,結果讓女妖一口吞下,鉆到肚子里大鬧一場。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好,把個桃子賦予了濃郁的神話色彩。
民間故事里常常將桃子稱為仙桃,也是這樣的合情合理。這是桃遠勝于別的果子之處。《詩經》里所謂“桃之夭夭”,也便有種仙氣,連民間世俗的婚嫁凡事也似乎帶著無限仙氣。
○徐玲芬 全國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桐鄉市女作家協會主席、鳳鳴女子詩社社長,著有《江南物事》《門對孤山》等散文集、詩集10多部。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