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末,我高中畢業,正值恢復高考,我有幸考入省內一所高等師范院校繼續求學。開學典禮在一幢紅樓的小禮堂舉行。在鋼琴伴奏的大合唱中,那架鋼琴讓我心醉神迷。典禮結束,我故意慢吞吞地離席,直到大家都離開,我獨自溜到后臺,偷偷坐上琴凳,指尖敲打著黑白琴鍵,悅耳的琴聲余音繞梁,我生平第一次煞有介事地彈奏起了鋼琴。
那天彈的是《雪絨花》,三拍子,不難彈,還是兒時跟著母親學風琴時記下的。我不懂鋼琴指法和力度,但似乎不妨礙彈完整首歌。美妙的琴聲在小禮堂飄蕩著。有位老師循聲而入,勸說道,鋼琴不可隨意彈,須由專業老師輔導。老師好言勸阻,我無言以對,灰溜溜離去。
很多不守常規的事,有了第一次,就難免會有第二次。大學時代的快樂,多半來源于偵查小禮堂動態,趁沒鎖門、沒會議、沒老師時,擅自溜進去觸摸一下琴鍵,過一過癮。
畢業后,我回到家鄉工作。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全鎮沒有一個單位或家庭擁有鋼琴。沒琴彈的日子,我覺得精神空虛,生活毫無樂趣,每天忙忙碌碌的。
隨著時代變遷,經濟發展,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與“詩和遠方”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城因文而興,人因文而雅,鋼琴開始慢慢地進入家庭。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遷居住進了一套福利房,房子簡陋但面積大,可容納一架鋼琴。我樂不可支,費盡心思借輛雙排座車子,直奔省城琴行,購得心心念念已久的鋼琴。
對于鋼琴,我是十足的“門外婆”。不懂音樂理論,從未系統學過,之前只是偷摸著玩,純屬亂彈琴。如今擁有了自己的鋼琴,得從頭學、學規范。然而人到中年拜師難,學藝多在心性最純真的年齡。隨即我出了個主意,說服彼時上小學的女兒學鋼琴,以女兒之名聘請鋼琴老師到家授課,我和女兒一起聽課、學琴,如魚得水,如癡如醉。
春去秋來,在女兒被迫苦練一年多后,我發現她的興趣不在鋼琴。為了逼她練琴,那段時期我倆對峙不斷。后來,我對鋼琴的興趣也淡了不少。此后很多年,鋼琴無聲無息地放在角落,慢慢積了灰。
后來,理工科出身的女兒在成家后,自己買了架鋼琴,這是出乎我意料的。閑暇時,女兒還一手抱著寶寶,一手彈鋼琴逗寶寶。這幅畫面讓我心暖暖的,當初逼她練琴沒有徒勞。
退休后,老年大學開了鋼琴班,我的學琴夢“死灰復燃”。我坐在久違了近40年的教室里,成為一名幸福的學生。
老師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從拜厄到車爾尼練習曲,我按照鋼琴老師的指導,仔細聽課記筆記,指法、力度、呼吸、手腕位置……細細琢磨,苦中作樂。苦練了基礎,我膽量倍增,開始學習名曲。《秋日私語》是一種唯美的感覺,從中獲得心靈的升華,仿佛人間一切煩惱消失在琴聲里;《水邊的阿狄麗娜》,一觸碰琴鍵,便陶醉于浪漫童話之中……世界名曲,初聽不識曲中意,彈奏已是曲中人。
我還錄下彈琴視頻,先生是首位觀眾,他喜調侃,笑說比郎朗稍差一點點。我把視頻上傳至網絡,不為比賽,不求點贊,只因好玩。
回首來時路,鋼琴是我人生路上最長情的陪伴。
○唐新苗 從桐鄉市商務局退休,有多件作品發表于各級報刊、雜志上。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