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四月底,天氣晴朗的時候,農民把去年的蠶匾背到橋堍上擦洗、曬干,準備迎接春蠶的到來。發蠶種那天,村民紛紛擠到村委會,烏壓壓一片,從蠶桑干部手上接過蠶種,高興地回家。
茅盾先生在《春蠶》中這樣寫道:“希望”在老通寶和一般農民們的心里一點一點一天一天強大。蠶事的動員令也在各方面發動了。藏在柴房里一年之久的養蠶用具都拿出來洗刷修補……暮春時節,蠶忙時節開始前,人們心里充滿著喜悅和希望。
從小蠶孵化到采繭,歷時1個月左右,蠶農非常辛苦,從早忙到晚,這其中婦女更甚。因為相對而言,婦女養蠶經驗比男人豐富,照料蠶寶寶更加細心。
蠶種來了,要放進溫暖的蠶室里,蠶室放置著火盆以保持溫度恒定。家里大門需時時緊閉,防止貓狗等動物進來吃蠶寶寶。到了老蠶時期,則要注意通風。
養蠶算是精細活,步驟繁瑣、工夫細致,幾眠了、出火、認青條,地上要灑石灰保持干燥,蠶上要噴“防病一號”。這些,可以說是蠶農經過長年實踐獲得的基本常識。
養蠶也是體力活,其中采桑葉是最費時耗力的。小蠶時,采桑葉要考究,盡量采鮮嫩的桑葉;而到老蠶時,只要是桑葉,一股腦兒擼下,因為這時候桑葉往往不夠吃。
蠶忙時節,天氣潮濕悶熱,大部分蠶農直到天黑仍在地里采桑葉。天熱,桑樹地里又悶,還要忍受蚊蟲叮咬,實在是苦差事。葉采回家,需要倒到竹匾里散熱,有時需灑水并噴“滅蠶蠅”。老蠶時,天越來越熱,蠶長得非常快,吃的桑葉多,剛這邊喂好,那邊的蠶早已爬到桑葉上,整個屋子發出“沙沙沙”的吃葉聲。
蠶多葉少,碰到桑葉不夠吃的情況,蠶農只得四處買桑葉,而且桑葉需要自己去采。有時實在沒葉只好高價去集市購買,還不一定買得到。男人下午出去,有時直到天黑才載著幾袋桑葉回家。這時候婦女顧不得吃飯,趕緊先喂蠶。哪怕到半夜, 蠶農也得起來喂。老蠶時吃得飽,蠶就長得大、成熟得早。
持續1個月的蠶忙時間,老人孩子都是不可缺少的幫手。老人采葉,孩子抬網,全家齊動手。老蠶到了5周左右,蠶寶寶變得晶瑩通透,不再吃葉,開始吐絲,“上山”的時候到了。蠶農趕緊將一只只柴龍安置在蠶上面,邊角落用稻草做成的“小帳篷”或竹葉代替,以便蠶爬上去“安心”做繭。蠶養得好不好,最終靠產量說話。豐收時,望著雪白的繭子,蠶農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呢。
一年幾季蠶,春蠶產量最高,價格也最貴。一般人家,總有八九十斤一張,多的一百來斤。采繭時,婦女老人忙著在家采,男人就挑著擔去繭站賣繭。以前國家對蠶繭實行統購統銷,賣蠶繭只能去繭站。收購蠶繭的時候,往往排隊到晚上10點也是常有的事兒。
辛苦了1個月,雪白的繭子終于換成了鈔票,全家都非常開心。那時候,春蠶繭每擔價格會在兩千元以上,一般蠶農飼養三張左右,能換來好幾千元收入,是一筆不小的收益。此外,一般的家庭還會留下一點繭子剝成綿兜,準備將來給兒子女兒結婚時用。
○姚孝平 開發區(高橋街道)人,自由職業,愛好寫作農村題材的散文和評論。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