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有一個小名或外號。小名或外號是和綽號不同的,帶著憐愛和親昵的意味。細究起來,每個年代的小名或外號各有特點,都帶著那個年代特有時代印記。
如今的小孩子流行雙聲的小名,一般與真名的其中一字諧音,如男孩有成成、多多、樂樂、天天等,女孩有可可、菲菲、同同、蒙蒙等,不需要像取大名一般絞盡腦汁翻遍字典反復思考,稍微讀點書就能取出多個朗朗上口的小名。因為只發一個音,往往重疊的較多,但小名好比親情網短號,只在小范圍使用,只求上口,不用于區分,所以同一個小區里往往會出現“叫聲濤濤,跑出來一逃(逃,桐鄉話意為群)”的情況。人們也樂意在回到家里時說起“我們今天在前面那幢又遇到一個飛飛”之類的話題。
再早一些年,沒有現在這么考究與嬌貴,家里兄弟姐妹兩三個、四五個是很正常的事,生活也沒這么富足,只求溫飽,所以往往是“新阿大、舊阿二、破阿三、補阿四……”。一條衣服褲子穿了再穿,對于中國人能羅列的數百項傳統美德,節約是極高尚的一種,可惜現在最多只能達到“舊阿二”的程度了。父母們忙于田坂,沒工夫整天閑著逗小孩玩,更沒工夫去取或者記憶聲聲疊疊的小名,因此生下來的娃兒一律以數字排名:阿大、阿二……。為了表示親昵,往往會在數字的后面加一個“毛”字,稱之為“大毛、二毛……”,從二毛開始,再在毛字后面加一個“頭”,稱為“二毛頭、三毛頭……”桐鄉話“大”稱為“渡”,“二”稱為“尼”、“三”稱為“哀”,這代人一般到“五毛頭”已經算多的了,“尼毛頭和哀毛頭”則特別多。
更早一些年,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生小孩生到自然停,存活率也很低,人們的基本要求也從溫飽下降到存活。人們普遍認為女孩子比較好管,因此生下一個男孩后如果怕他夭折,常會為其取一個女孩子的小名,稱為“丫頭”(桐鄉話稱為“屋頭”),從“尼屋頭”一直排到“九屋頭”,排到第十后不稱“十屋頭”,而稱“全屋頭”,應寄有十全十美之意。另一種是因為狗貓之類的小動物生命力強,便取一些此類的小名,除了前面加數字的“尼狗、三狗……”,常見的有“春、夏、秋、冬”四狗。在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代身份證登記時,許多人甚至忘了自己的真實姓名,直接在姓氏后加一個小名,構成了許多“陸小狗”、“王春狗”的大名。假如父母疼愛,則在數字后面加一“囡”字(桐鄉話讀“怒”),從“尼怒、哀怒……”一直到“全怒”。還有一種常見的小名稱為“家里”(桐鄉話讀“咖喱”),從“尼咖喱、哀咖喱……”一直到“全咖喱”。如此種種,皆以極度通俗極度便利的方法對子子孫孫們進行了“編號”,這些小名綽號已不僅流于淺顯的字面,而且變成了對生活方式的一種排序。
那個時候,如果一個人的真名取得稍微文藝一點或者拗口一點,人們往往只會記住他的排行,若干年后,你做官也好,發跡也罷,在隔壁大媽大伯的眼里,沒大名稱謂,沒有地位差別,永遠只是那個“吵屁精毛頭”。
○沈衛林 供職于市科技局,桐鄉風物的觀察與記錄者。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