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雜談

菰城

2021-04-09 09:41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陳偉宏   編輯: 金悅歡

  我大學是在湖州讀的,那時候叫師專,嚴格意義上還不能算大學,只是大專。畢業時主編了一冊班史,取名《留足菰城》。菰城,湖州城的濫觴。冊子送給老師的時候,老師說,湖州雖然古稱“菰城”,不過位置不在現在城區(師專)的地方,所以這個名稱不是很妥帖。想想也是,用之前沒有細細推敲,犯了“拿來主義”的毛病,才鬧出了這個笑話。

  菰城,確切地說,應該叫“下菰城”,其遺址位于現湖州市城區道場鄉一個自北向南傾斜的山坡上,背倚和尚山,東北靠近云巢山,這里曾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的封地。說起這些,菰城村黨總支書記陳新龍如數家珍。他說,當時為了便于自治,春申君在這里筑城,據史書記載,內城有8萬平方米,外城達20萬平方米,不過現在古城墻早已毀壞,基本不存。明代詩人張羽曾寫下《下菰長煙》詩:“坡陀廢壘青山側,至今傳是春申宅。三千劍履化為塵,蔓草蒼煙淡草瑟。”可見當時已十分荒涼。目前,這里還保存極小一部分城墻,已長滿雜草,難以涉足。當時,因城西溪澤中菰草彌望,這個地方后來就叫做“菰城縣”。菰城縣這個名稱的使用年限并不長,后改為烏程縣(因烏巾、程林兩氏善釀得名)。此后,湖州基本上以“烏程”稱之,一直沿用2000多年,而菰城,只是作為湖州的一種代稱,留存于史書典籍當中。

  “菰草”這個詞過于文雅,這無疑是中國古代文人“潔癖”的又一例證——儒雅的文人向來喜歡取一些柔性的詞來命名事物,譬如方便喚作“解”,屁股上長滿毛叫做“諸毛繞涿居”(“涿”字古音與“豚”相似,豚同臀,尻也)。菰草也是如此。它長在水中柔美無比,且其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外觀潔白味道鮮美的“茭白”。看到“菰草”這兩個字,想起白嫩的茭白,誰也不會想到它竟然與細菌“相伴相隨”。在古代,菰草被列為“稻、黍、稷、麥、粱、菰”六谷之一,但后來很快退出糧食作物行列,想必是跟黑穗菌有關。其實,茭白是菰草被黑穗菌寄生后膨脹所致,嚴格來說它是一種病態。我們小時候常被父母告知,茭白買來必須養在水中,否則時間一長就會“銹”,尤其是切開以后發現里面有黑色的斑點,就不可食用。中國早期古籍《爾雅》曾這樣描述菰草:“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鞭?,音義都同蕖,也就是芙蕖、荷花。古人認為茭白長在水中,跟蓮藕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潔凈,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菰城作為城市早已淡出歷史舞臺,所幸的是,道場鄉還有一個“菰城村”延續著它的文脈。在菰城村,有一條婦孺皆知的百年石道。石道始于吳沈門古碼頭,止于古梅花觀,全長約2公里。奇怪的是,其中3/5為橫鋪,其余為豎鋪。陳新龍給我們道出了真相。原來,100多年前,震澤有個姓柳的大戶人家,家有孫子視為掌上明珠,某日柳老爺給孫子剝蝦吃時,蝦殼不小心卡在了孫子的喉嚨口,急得一家人團團轉。有親戚指點說,湖州南門外云巢有個古梅花觀,觀中祖師爺醫術高明,不妨一試。一家人連忙趕到梅花觀。祖師爺開出藥方,須用兩顆桑果方能治好此病。當時正值夏至時節,桑樹上哪有桑果?無奈,一家人只得上山尋找。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柳老爺猛然抬頭,見亭邊一棵桑樹上掛著兩顆桑果。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大家馬上摘下來,煎成藥讓孫子服下,果然藥到病除。一家人離開梅花觀下山,結果繞來繞去找不到來時路。柳老爺立馬跪下來,對著山門發誓道,為報答梅花觀救命之恩,回家后哪怕變賣家產也要鋪一條石板路到云巢山上?;厝ゲ痪?,他便找人鋪路。只是家中小富,要橫鋪一條2公里的石道實在有些捉襟見肘。但是說出口的話又不能食言,橫鋪了大半后,只好改為豎排,最后總算兌現諾言。雖說筑成的這條道有些特別,但是菰城村的人都感念這位柳老爺的知恩善報,每年慕名到梅花觀來進香的人也絡繹不絕。而上山途中的兩個亭子,分別取名“知止亭”、“止止廳”,似乎在告訴人們,做人哪怕再成功,也要懂得歇息、知足,適可而止;只有休息足調養好,才能登上山巔,欣賞人間最美佳景。陳新龍說起這段佳話滔滔不絕,讓我感覺到他不僅僅是這個歷史村落的掌門人,更是一位潛心研究史實的文化人。

  菰城后來改名為烏程。湖州與桐鄉既互為邊界,又有重疊。我的妻子是烏鎮人。歷史上,烏鎮在很長一段時間隸屬于烏程,直到解放后,烏鎮才歸屬桐鄉。而我21歲大學畢業后離開湖州,此后就一直生活在桐鄉縣城。我們一家與湖州有著不解之緣。今天,當我們談論起湖州,很少再用烏程、吳興這些名字,更不會再提菰城。但歷史終究是歷史。一個人不能忘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不能數典忘祖。菰城,是深深鍥入湖州土地中一枚永不生銹的釘子,越經歷風雨,越透射出堅毅迷人的光芒。

  ○康涇  本名陳偉宏。中國作協會員,桐鄉市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著有長篇小說《青鎮人家》、詩集《50°》、詩文集《稻草人》等。

桐鄉新聞網官方微信
桐鄉新聞網官方微博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