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一天早上,我還在睡覺,朋友阿華突然打來電話說,要請我吃飯。他又叫上一個同事,三人一起在一個小飯店邊吃邊聊。我和阿華兩年多沒見了,他現在笑容滿面,完全不似幾年前愁云密布。因為疫情,他和家人已兩年沒回老家過年了,今年準備就地過年。
阿華來自湖南,來桐鄉打工十幾年了,一開始做通信公司巡線員,工資只有1000多元,還要租房,只能勉強度日,根本沒錢寄回家。過了幾年,老婆也出來打工,夫妻倆省吃儉用,供老家的兒子讀書。兒子高中畢業后過來和夫妻倆住,一家三口擠一個小房間,夏天舍不得買空調,一個用了兩年的電扇拿去修了再用。攢不下錢,兒子又經常換工作,阿華心里煩悶,煙一根接一根,老婆抱怨他沒本事,夫妻倆時不時吵架。周末休息一人在家時,他很少做飯,經常去朋友家蹭飯。
2015年,阿華辭了工作,到一家油墨廠上班,除去五險一金,每月能拿4000元左右,比原來多2000元。老婆也從飯店服務員換到了電子廠。兒子在一家剪刀廠當主管。收入有了提高,他偶爾也請同事朋友過去吃飯喝酒。每個人都在城市匆忙奔走,都在賺錢養家,有時斷了聯系,就是很久不相見。
吃著吃著,阿華習慣性掏出香煙點燃。我一問,香煙30塊一包。記得以前他一直只抽10塊的煙,現在工資應該漲了。阿華給我看手機,上面顯示上月工資發了9500多元。他說現在的工作輕松,上班時間短,雙休,每月基本拿7000多,加班能拿近萬元。老婆做服裝,每月8000多元。兒子在廣告公司,拿1萬多元。去年,兒子找了女朋友,阿華給兒子買了輛十幾萬元的車。
說起今后打算,他借著酒興說:“像我們這樣沒文化的打工人,能拿這工資很知足了,可能比一些本地家庭都賺得多,而且一家在外,也沒有老家的人情應酬開支。我倆再辛苦幾年,打算在這邊給兒子買房。這樣,孫子出生就讓他在這里讀書生活。老家窮,如果不出來打工,哪有現在的生活。以后我退休了就管管孫子曬曬太陽。待久了,習慣了這里的生活,飲食習俗語言都習慣了,社會關系也都在這里?;乩霞?,老家的人也都外出打工了,有的也不會回來了。只要生活好了,全家平安健康在一起,哪都可以是家,哪都可以定居養老。今后,孫子這一代成長,就和本地人沒任何區別了。我和老婆把根扎在這里,兒子就不用再過祖輩貧窮的山區生活了,他的后代就只知道祖籍在湖南就行了?!?/p>
望著阿華紅撲撲的臉,聽完他一番樸實的話語,感動于他對生活的熱愛和打拼,三人又一起舉杯,為新的一年和各自未來的新生活。
○姚孝平 開發區(高橋街道)人,自由職業,愛好寫作以農村為題材的散文、評論。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