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牛年說牛

2021-02-19 09:08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陸炳祥   編輯: 金悅歡

  歲月更替,轉眼又到了傳統的農歷牛年。在農耕時代,牛無疑是農民最好的動物朋友,它,老實,憨厚,性子好,干起活來不惜力,任勞任怨,也是那個時代最寶貴的社會財富。杭嘉湖一帶飼養耕牛歷史久遠,又以水牛居多,“唐宋時嘉湖地皆懸流重重,設堰埭用牛挽船過渡”(《紫桃軒又綴》卷三)。至清咸豐年間,耕牛下田耕耙漸增,據民國《烏青鎮志》載:“清咸豐庚申(1860)、同治甲子(1864),吾鄉兩次兵燹以后,村落為墟,田地荒蕪。豫、楚、皖及本省寧、紹、臺之客民,咸來墾荒,其耕耘多用牛功。”

  據《桐鄉縣志》(1996版)記載:“1949年,崇德、桐鄉兩縣耕牛年終存欄分別為368頭和632頭。上世紀50年代初,耕牛多屬戶養。農業合作化初期,耕牛作為生產資料折價入社,歸集體所有。其時,人民政府采取鼓勵增養耕牛措施和發布禁止濫宰耕牛的保護性政令。公社化后,水田復種指數不斷提高,土勞負擔重的社、隊,積極增養耕牛,一般每個生產隊有1~2頭。烏鎮、新生、民合、爐頭等公社的部分生產隊還用牛盤戽水。1960年,全縣耕牛存欄發展到3250頭。”到上世紀60年代末,全縣全年牛耕面積達20萬畝左右。上世紀70年代起,牛耕逐步由機耕代替,牛存欄數也隨之下降,1980年全縣牛存欄數只有159頭,至1986年時,境內已不見用耕牛耕田。

  牛在田間勞作是非常吃力的。就說耕田吧,農民將犁頭嵌在泥土上,犁尖向前,牛站在犁頭前,脖子上套著牛軛,牛軛的兩根牽引繩系在犁盤上。農民跟在犁頭后面,右手握著犁把手,左手握著牽牛繩和牛鞭,趕著牛拉著犁頭前進,嘴里不停地吆喝催促,牛走得過慢或不聽話時,就抽它一鞭子。

  上世紀70年代初,生產隊里在我家的老宅東面搭了兩間牛棚,坐北朝南,面積差不多40平方米,四周的墻用泥巴打成,墻上和棚頂用草苫遮蓋,朝南有一扇高大的木門,里面中間位置立了兩支毛竹直通棚頂,毛竹用來拴牛繩,北部略微挖深作牛欄(但沒有圍欄),供牛休憩。南部用來存放牛的食物,主要是稻草,略存放點精飼料如蠶豆、黃豆之類。當時生產隊里有兩頭牛,有專人管理,管牛人一般是工分已打折頭的年老或體弱的男勞力。有一年,輪到我的父親管牛,有一頭牛身上生了虱子,父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生產隊植保員那里拿來“敵敵畏”農藥涂在牛身上,不料農藥在皮膚上藥性發作,牛口吐白沫,看上去情況不妙,父親馬上把牛趕入河中,使它的身體部分沉沒于水里,并立即去獸醫站買來藥給牛服用解毒,后來牛恢復過來了。此事被一大隊干部知道后,把父親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1973年的“雙搶”剛結束,一頭牛在經過了近一個月繁重的勞作后終于病倒了,躺在牛棚里,喘著粗氣,連續好幾天不進食,公社獸醫看了幾次沒有效果,后來開了一張可以屠宰的證明,并要求生產隊向上級申請待批準后方可宰殺。經層層上報,最后得到縣里準許。殺牛在生產隊的水泥曬場上進行,幾乎所有人都去看了,我也在場。只見生產隊長拿來幾根繩索,幾個小伙子用繩索將牛的四條腿箍住,然后往一個方向拉,牛使盡全身力氣進行抵抗,然而已無濟于事,最終倒下了。“劊子手”拿著磨得锃亮的鍘刀走近那牛,此時忽聽人群里有人喊,“牛哭了牛哭了”,大家一齊把目光投向牛的眼睛,只見牛的眼睛里充滿著淚水,似乎在苦苦哀求,“不要殺我,不要殺我”……我不敢看了,眼睛里噙著淚水逃回家去。40多年過去了,每當想起這次殺牛的情景,我仍心有余悸。

  牛一輩子辛勤不計回報的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忠心耿耿。

  “俯首甘為孺子牛”,我要高聲贊美牛!

  ○陸炳祥,供職于濮院鎮人民政府,業余時間愛好讀書與寫作,系2020年度桐鄉市“百姓學習之星”,現為市作協會員。

桐鄉新聞網官方微信
桐鄉新聞網官方微博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