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龍年,桐鄉的非遺“守藝人”巧結靈思,推出了許多龍年主題非遺產品。栩栩如生的剪紙“龍”、寓意美好的繭畫“龍”、絢爛多彩的濮綢“龍”……這些技藝精湛的作品,既體現了傳統意蘊,又契合當下審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濮綢
在濮綢上“雕龍畫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菱格雙螭紋、團龍紋、龍鳳云紋、云鳳紋……作為桐鄉濮院出產的傳統絲綢產品,濮綢與龍紋更是相得益彰。
為喜迎甲辰龍年,桐鄉市萬錦堂絲綢紡織有限公司創作了“中國龍”系列的多種文創產品,制作精美的裝飾畫、實用美觀的龍年日歷、方便攜帶的化妝鏡、柔軟爽滑的圍巾……傳統文化擁抱新潮設計,龍元素和中國紅相結合,很是喜慶。
米塑
用煮熟的米粉團做原料,在一雙靈巧的手中,“中國龍”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鮮艷。桐鄉“90后”姑娘沈佳雨,用米塑技藝捏出了龍年新作。
只見金龍蜿蜒盤旋,回首望著尾上托起的金珠,身上的鱗片紋路清晰可見。金龍身下則是一朵激蕩而起的浪花,水面還有著淡雅的荷花與荷葉裝飾。整條龍的身上點綴著金粉,顯得流光溢彩。
麥稈畫
牡丹花、丹頂鶴、豐子愷漫畫……在麥稈畫嘉興市級非遺傳承人沈學章的家中,展陳著琳瑯滿目的麥桿畫作品。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大一小兩幅龍年主題麥桿畫。
金鱗閃閃的神龍,有如真龍騰飛翱翔在祥云之間,是他近段時間制作完成的《龍行天下》和龍年生肖畫。“大幅的龍制作了1個多月,小幅的用了1天多。”沈學章介紹。
繭畫
目光炯炯、盤藤而上,眼前的這條“金龍”,威嚴中透出幾分憨態可掬。受到紙花技藝靈感啟發,桐鄉繭畫手藝人沈曙峰對繭畫進行了融合創新,以蠶繭為原材料制作了這條“小金龍”。
為迎接甲辰龍年,沈曙峰特地用蠶繭創意制作了一系列龍元素繭藝作品。相同的繭藝小龍,經過他的神奇構思,變換出了多種玩法。
歷本袋
“歷”是“日歷”,“本”是“書本、報紙”,桐鄉民間有傳統,長輩會將塞有日歷、報紙和桃枝的長方形歷本袋,放在小孩子身上,祈求健康平安。幾塊布頭、幾卷針線、一雙巧手,在歷本袋嘉興市級非遺傳承人夏曉梅的一穿一引間,一個可愛的小龍成形了。
如今的歷本袋,在延續傳統文化的同時,不再局限于老底子的款式和用途,演變為車掛、香包、裝飾品、收藏品,布料采用真皮、絲綢等,形狀和縫制的內容也各式各樣,更具觀賞性和創意,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
剪紙
“一剪之趣奇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作為非遺傳承教學基地,在屠甸鎮完全小學,剪紙是一項持續了10多年的特色活動。今年,該校學生運用剪紙來表現龍的紋樣,呈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
當非遺與龍元素相遇,桐鄉的非遺“守藝人”用一雙雙巧手,為甲辰龍年獻上了獨特的文化賀禮,這是“非遺”里的中國浪漫,更表達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