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桐鄉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金點子”有獎征集活動評選結果揭曉。通過專家綜合評審,最終評選出“建議復現驛站,再現雙橋”“建議在二環北路上建設天橋”等10條建議為“十佳金點子”、周春華,徐春雷、沈云飛等15人為“積極參與者”。
為了提高公眾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知曉率,激發社會各界關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熱情,本著“開門建公園”的理念,今年4月,桐鄉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指揮部面向全社會發起“金點子”征集活動,廣泛聽取和吸納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引發了較大反響。
除了桐鄉本地,征集活動還吸引廣東、湖南、安徽、山東及上海等地的熱心人士參與,總共征集到600余條貼合桐鄉實際、有實際借鑒意義的“金點子”。對于征集到的意見建議,指揮部在認真梳理吸收后,及時反饋給規劃編制單位,使規劃編制更具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在9月20日發布的《桐鄉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市域段概念規劃和城區段詳細設計》(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到,城區段核心區塊將配套建設文旅服務設施:皂林驛、知不足齋藏書樓、柵口街區、皂林古渡口等,讓其成為一處既有大運河歷史記憶,又有大運河(桐鄉段)標識的綜合服務空間。
市民錢永琪提出的“金點子”與《規劃》相關內容不謀而合。他在建議中提到:“要復現驛站,充分考慮皂林驛站的文史遺存。”得知自己的建議入選了“金點子”,錢永琪很開心。他說:“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家門口’的大事,大運河為我們留下了數不盡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瑰寶。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得到充分彰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才能真正受到民眾的喜愛。”
從2019年開始,浙江提出“詩路文化帶”建設,其中以“詩”串文為主線、以“詩”為點睛之筆,著力打造大運河詩路文化帶的建設。對大運河畔的桐鄉而言,這是一大機遇。按照《規劃》,城區段沿河8.5公里規劃貫通步行道、騎行道,有機植入文化景觀小品,打造詩意景觀林,建設“詩畫秀道”。
市民王樹軍在建議中提到:“以地方志為依據,用綠道串聯,打造大運河(桐鄉段)的運河詩路?!辈稍L中,他滿懷期待地對記者說:“如果可以把歷代名人的詩文銘刻于石,立碑于運河邊,一步一景,不僅留下了璀璨的桐鄉運河文化,更是為運河畔的老百姓提供文化的滋潤?!?/p>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將進一步推動文化遺產保護、運河文化傳承,更重要的是,將為沿線群眾生產、生活質量的提升帶來更多滋養,這也成了廣大市民踴躍參與“金點子”征集活動的強大動力。市民徐林峰建議在二環北路上架設天橋,連通市區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他告訴記者,橋文化是大運河的一個重要元素,現代化的天橋不僅可以方便市民出行,還能成為主城區與公園之間的紐帶,不斷提升桐鄉的城市品質。
鑒于“金點子”征集活動參與人氣旺盛,指揮部將原定的“十佳參與者”名額增加到15名,結合《規劃》內容,最終評選出了“十佳金點子”和15名“積極參與者”。對于入選者,指揮部將分別頒發“桐鄉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金點子’獎”證書和“桐鄉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金點子征集活動‘積極參與者’”證書,并給予相應的獎勵。
大運河是歷史的、文化的,更是現代的、未來的、人民的。據悉,桐鄉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城區段一期項目計劃于2022年12月底前啟動建設,讓我們共同期待!
掃掃二維碼
上“桐鄉發布”看“金點子”名單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