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軋蠶花”民俗活動。受訪單位供圖
蠶桑文化,綿延千年。近日,由湖州師范學院、《中國蠶業》雜志社、桐鄉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的蠶絲綢文化桐鄉論壇舉行,共同探討蠶桑絲綢習俗文化,共謀蠶桑絲綢產業發展。湖州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金佩華、中國蠶學會副理事長吳海平、桐鄉市副市長施如玉等出席。
桐鄉境內栽桑、養蠶、繅絲、織綢歷史達4700多年。“桑拓綠陰肥,千樹翳夕霏。機聲交軋軋,燈火競輝輝。”這是桐鄉綿延數千年“栽桑養蠶織絲”歷史的真實寫照。如今,桐鄉是人類非遺項目“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重要傳承地和保護責任地,也是目前全省桑園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縣級市。
悠久的蠶桑歷史,孕育了桐鄉獨特的蠶桑文化。國家級非遺“含山軋蠶花”、烏鎮香市、桑基圩田等一大批由蠶而起、因蠶而慶的傳統習俗和地域風貌,以及覆蓋蠶農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蠶歌、蠶桑諺語、蠶神繪畫等依舊保留至今,并深深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2020年,桐鄉成功入選省級蠶桑絲織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單位,歷經3年創建,形成文化傳承保護與自然、生態、經濟、社會“交融共生”的發展態勢,努力構建杭嘉湖蠶桑絲織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共同體。
現場,湖州師范學院教育部蠶絲綢文化傳承基地與桐鄉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簽訂了共建桐鄉市蠶桑絲織文化生態保護區協議書。隨后,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20余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作了學術報告,從蠶絲綢業的悠久歷史研究、地域傳播研究以及現代傳承、轉化和持續性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論述,為桐鄉市蠶桑絲織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支撐。
論壇結束后,與會人員還前往桐鄉市非遺館、豐同裕染坊、八泉蠶鄉風俗體驗館等地參觀考察。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