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杭州是“人間天堂”,可是你知道這是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俗語嗎?“其實宋朝的杭州,已經有‘天堂’之稱了。”近日舉行的第33期伯鴻講堂(桐鄉)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徐吉軍為讀者朋友們生動地講述了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人的幸福生活。
徐吉軍說,杭州自唐代以來,歷經開發建設,至宋初已是全國著名的城市。宋初詞人潘閬撰有《酒泉子》10首盛贊杭州,其中第一首的首句即稱“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北宋柳永的《望海潮》里說:“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南宋是杭州歷史上最為繁華的時期,大家熟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俗語就出現在南宋。宋元之交到達中國的馬可·波羅曾在游記中寫道:“行在(指杭州)乃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充滿了各式的歡樂,幾使人疑以置身天堂。”
南宋臨安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為市民提供了享樂的物質條件,其社會生活首先顯著地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等方面的奢侈風氣上。吳自牧在《夢粱錄》一書中說:“杭城風俗,侈靡相尚。”以飲食為例,杭州人非常講究吃,吃要時鮮、美味可口,食具要精致。
當物質得到滿足后,臨安市民們愈發渴望精神上的富足,希望在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中陶冶情操,獲得美的享受。于是,市民文化大盛——話本、百戲、鼓子詞、諸宮調、隊舞、小說、雜劇、大曲等應有盡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傳統的“農本工商末”觀點也在臨安遭到了極大沖擊,人們對工商業的社會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周淙在《乾道臨安志》風俗中說杭人“善于圖利”,趨利而逐末,顧雖有良子弟,或淪于工商釋老之業。
講座中,徐吉軍還通過一幅幅生動的畫作來闡述觀點。不論是臨安市街、酒樓、茶館等店鋪和西湖的熱鬧喧嘩,還是勾欄書肆、學校寺觀的繁多,都顯示出當時經濟文化的蓬勃生機。
“吃講究營養,穿講究漂亮,住講究寬敞,用講究高檔。南宋臨安市民社會生活方式和風尚變化之大,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所能容納的最大限度,這也是社會越來越進步的表現。”徐吉軍總結說。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