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偏憐勝謝娘,丹青歌舞學成雙。手描金碧和渲淡,心在西皮和二黃。刻意學成梅博士,投胎愿作馬連良。藤床笑倚初開口,不是蘇三即四郎。”這是1945年7月,豐子愷先生寫給女兒豐一吟的詩《寄一吟》。 詩中,豐子愷先生不僅對小女兒豐一吟擅畫能戲的才能感到欣慰,更表達了先生對幼女的偏愛。
豐一吟在她著的《我的爸爸豐子愷》一書中說到:“雖然爸爸和姐姐哥哥們有說有笑,但在我看來,爸爸永遠是嚴肅的,而且,爸爸是屬于姐姐哥哥他們的。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可能或多或少體會過這種滋味。爸爸在物質上對我們沒有偏愛,但在父愛上就很難說他公平了。”
2021年12月11日13時18分,豐子愷幼女,翻譯家、畫家豐一吟,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龍華醫院逝世,享年92歲。根據豐一吟生前意愿和家屬意見,遺體捐獻,喪事一切從簡,不再舉行追悼會和追思會。
一吟十二歲畫像 豐子愷/畫
豐一吟是豐子愷研究的專家和豐畫傳人,1929年5月生于石門鎮。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豐子愷研究會顧問,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
作為名人之后,她將后半生都放在了研究和傳承豐子愷藝術方面。
1990年,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豐陳寶、豐元草、豐一吟合編《豐子愷文集》藝術卷。1992年出版豐陳寶、豐一吟合編文學卷。1998年10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豐一吟的《瀟灑風神——我的父親豐子愷》一書。
1992年2月,京華出版社出版豐陳寶、豐一吟合編《豐子愷漫畫全集》。1999至2001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又出版豐陳寶、豐一吟合撰父親400幅漫畫說明文《爸爸的畫》。
多年來,豐一吟常回桐鄉,與家鄉情緣深厚,并對“緣緣堂”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給予了無私的支持。
2009年9月,在紀念豐子愷先生逝世34周年暨豐子愷先生信札手稿捐贈儀式上,豐一吟將珍藏近半個世紀,豐子愷先生的珍貴文物捐獻給家鄉。
2015年9月,恰逢豐子愷先生逝世40周年,豐一吟回鄉舉辦了書畫展。同年11月,首屆豐子愷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桐鄉舉行,豐一吟還為金獎獲得者、桐鄉市作家協會主席陳偉宏頒獎。
2017年春節期間,豐一吟回家鄉過年,又一次來到豐子愷紀念館。“我記得豐老師說,‘緣緣堂真是好,緣緣堂就是我的家,我又回家了!’”豐子愷紀念館館長馬永飛回憶。
今年5月11日,豐子愷紀念館新館開放后不久,豐一吟在女兒女婿的陪伴下,最后一次來緣緣堂。
桐鄉市文聯副主席褚萬根多年來與豐一吟來往密切。“今年9月,豐一吟老師因病入院后,我與馬永飛等曾去上海探望。但由于疫情關系,未能見到豐老師,從她的女婿口中了解了她的病情。”
豐一吟曾說:“我為研究爸爸的生平和創作,從未浪費一分鐘。”如今,她又回到了父親豐子愷先生身邊。
今年5月11日,豐一吟在女兒女婿的陪伴下,最后一次來緣緣堂。
豐子愷紀念館館長馬永飛提供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