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是公元1076年的丙辰中秋,蘇軾對著當空皓月和遍地銀輝,句成千古。又逢一年中秋佳節,崇福、烏鎮等千年古鎮依托文旅資源,推出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人們以中秋為媒,以民俗為介,現代與古代的碰撞,將都市的喧囂融入人間煙火里。
品宋韻、逛市集
在大運河畔與中秋撞個滿懷
民俗表演現場。
秋露漸白,涼風漸至,又迎佳節。9月9日,崇福鎮舉辦我們的節日“月滿赴宋集 雅韻賞中秋”活動,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文化認同,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天傍晚6點剛過,華燈初上,倒映在流淌千年的運河中,與天上初升的明月相映生輝。在運河文化街區北塘直街,一臺中秋大戲正式拉開帷幕。
這里有沉浸式的民俗表演
迎恩橋下,8名身著宋制漢服的女子正進行拜月儀式。沃盥、請月、獻爵、讀祝、祭月、齊拜……時空轉換間,恍若置身千百年前的宋朝街頭,人們通過中秋拜月,寄托家人團聚、康樂、幸福之愿。
沿著運河步道一路向北,撥開層層圍觀人群,扮相俊美的越劇演員正上演著一出出好戲,韻味十足的唱腔一出,博得喝彩無數。
行至集市段,一列成人攜孩童身著漢服款款而來,手提花燈,與水中月影相隨,行路間偶爾夾雜幾聲交談,笑語晏晏。
這里有互動式的游戲體驗
投壺、射箭、抖空竹、踩高蹺……各種互動式小游戲帶你一秒穿越古今,人民橋西堍不斷爆發出陣陣叫好聲。手繪燈籠、手作月餅,既密切了親子間的交流,更可以借機感受宋韻文化,增強對民間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這里有舌尖上跳動的傳統美食
穿過煙火氣十足的古風市集,耳畔不時傳來傳統手工藝品攤販的叫賣聲,非遺虎頭帽虎頭鞋、鋁絲手工藝、非遺絨花、非遺木雕……指尖上的非遺魅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邊走邊看,各種不知名的香味從四面八方竄出。走近一看,有細膩柔軟的松花糕、酥油香裹挾著肉香的鮮肉月餅……各種本地傳統特色美食互不相讓,非得在舌尖較出個高下。
這里有儀式感滿滿的打卡小景
斷橋南側,游人來回穿梭,競相打卡。逢考必過、順利脫單、升職加薪……花式求取中秋好運上上簽,中秋月夜的美好記憶便定格在了此刻。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設置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生態滿意度、垃圾分類、反詐等宣傳專屬攤位,一張張小小的宣傳卡片帶著文明之風吹向千家萬戶。
文化連接著桐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抓好文化建設,辦好“我們的節日”系列,是“精神共富”的重要手段,更是擦亮“風雅桐鄉”城市名片的必然訴求。“將崇福獨特的運河宋韻文化融入此類的民俗風情活動,借助宋韻盛景的沉浸式體驗,加速傳統優秀文化在現代社會的活化和凝聚,以塑造獨具氣質的風雅氣質。”崇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斗香祭月、提燈走橋
水鄉烏鎮中秋韻味濃
祭月儀式現場。
游客留下美好的一瞬間。
月映烏鎮,情滿中秋。9月9日晚,在烏鎮西柵景區內,一場主題為“烏鎮金秋奇妙夜”的活動上演,斗香祭月、提燈走橋、金秋坊宴、雅集打卡等一系列傳統習俗,讓四方游客感受到水鄉烏鎮的濃濃中秋韻味。
當天晚上7點18分,一場沿襲千年的中秋祭月儀式在昭明書院內舉行。三層“斗香”擺放于香案之上,由德高望重的長者宣讀祭月詞。伴著絲竹音樂,身著淡雅素衣的江南女子翩然起舞。隨后,“仙女”們還向游客分發月餅,同時分灑清水洗塵,為游客們祈福明目。來自北京的游客華敏覺得這一活動非常有韻味,展現了濃濃的中秋味。
當晚,烏鎮景區的青石小巷燈光閃爍,花燈璀璨耀眼。在定升橋上,一眾“仙女”身著盛裝、手提花燈,引領大家提燈走橋,祈禱和祝愿家人健康平安、團圓幸福。相傳,提燈走橋有著步步登高、祛病保健、吉祥平安的寓意。
“在這邊體驗了很多傳統民俗,像提燈走橋,很有地方特色。”福建游客吳秀蓮說。
在靈水居碼頭,游客們手捧蓮花燈,將寄托著一個個美好祝愿的水燈放入西市河,滿載著希望的水燈在西市河上漸漸飄遠。
據了解,為讓游客有更豐富的體驗感,今年中秋小長假期間,烏鎮景區內除了重現祭月、賞月、猜燈謎等傳統保留節目外,還增加了國漫尋寶、雅集打卡、月圓投影等創意性節目,讓傳統文化邂逅江南小鎮,陪伴游客歡度溫馨的中秋團圓時刻。
玩飛盤、覓鄉野
在大自然中擁抱中秋
游客正在玩飛盤。
游客體驗制作月餅。
多彩的秋天如同調色盤,是出游的好時節,自駕尋秋、鄉野尋趣、共賞明月……短距離、高頻次的“微度假”為中秋旅游注入了新內容。
9月10日上午,在位于河山鎮畫圣浜理想村的鄉間小道上,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放松身心。在景區大草坪上,游客們兩兩一組玩起飛盤,一投一擲間,處處歡聲笑語。“趁著假期,和朋友一起玩飛盤,我覺得是蠻舒服的一件事情。這里的環境靜謐,讓人心曠神怡。”來自湖州的游客諸先生說。
據悉,為讓游客感受到不一樣的鄉村慢生活,今年中秋小長假期間,畫圣浜理想村景區還特別推出了月餅、花燈制作,皮劃艇、越野車體驗等一系列特色活動。
記者發現,“微度假”、“輕旅游”依然是今年中秋小長假的主流出游方式。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