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沈曙峰,桐鄉人,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曾游歷滬、蘇、杭三地,從事藝術設計十余載。兒時種桑養蠶的記憶讓他回到家鄉,結合多年所學在烏鎮成立“擇繭織夢”工作室,立桑為業,多元發展,在傳承和創新中留住鄉愁。
動物蠶繭胸針。
繭藝永生花。
繭藝裝飾畫。
走進烏鎮南柵,游客三三兩兩,房子沿水而建,沈曙峰的“擇繭織夢”工作室就隱藏其中。
出生于桐鄉的沈曙峰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他把回烏鎮創業看作一次“歸來”。去年,曾游歷滬、蘇、杭三地,從事藝術設計十余載的他,辭去設計工作,回到離家不遠的烏鎮成立“擇繭織夢”工作室,開始專門與蠶繭打交道。
萌生成立工作室從事繭藝事業的念頭并非他一時興起。
“桑拓綠陰肥,千樹翳夕霏。機聲交軋軋,燈火競輝輝。”詩中描述的場景,是對在桐鄉綿延數千年“栽桑養蠶織絲”歷史的真實寫照。
“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就是農村的狂歡節。因為從清明到谷雨這二十天內,風暖日麗,正是‘行樂’的時令。”茅盾在小說《香市》中,也曾寫下舊時烏鎮香市節的熱鬧場景。
“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都曾以養蠶為業,我從小對蠶繭有一種別樣的親切感。”沈曙峰說,大學畢業后,他也一直利用業余時間跟隨江南繭畫創始人陳建清創作繭畫。
過往的經歷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珍珠,在某一日終于被串成一串璀璨奪目的珍珠項鏈,引導他走上了傳承蠶桑文化的道路。
去年年初,沈曙峰創辦的桐鄉烏鎮繭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入駐騰訊眾創空間。在位于南柵的青壚民宿,他還擁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工作室。“ 越是鄉土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國際化的。”在沈曙峰看來,承接歷史、展望未來的烏鎮是他“夢開始的地方”。
繭藝,顧名思義,是在蠶繭上進行創作。如何在繭畫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突破,讓更多人了解這項技藝,是沈曙峰每天都在思考的事。
一刀一刻一世界,一繭一畫盡匠心。在他手中,一粒粒蠶繭“變身”成了十二生肖音樂盒、有特殊寓意的繭藝裝飾畫、妙趣橫生的動物胸針、溫馨浪漫的永生花……一年來,這些繭藝作品在亮相各類文博會的同時,還走進烏鎮西柵的如意橋夜市以及伴手禮店鋪等,成為游客了解江南蠶桑文化的一個“窗口”。
除了繭藝作品的輸出,沈曙峰更想輸出的是桐鄉以及烏鎮底蘊深厚的蠶桑文化。為此,他研發了DIY繭藝材料包,讓孩子們在手工課上也能體驗繭藝。他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公益繭花體驗活動,指導前來體驗的游客和市民用繭子巧制永生花。
談及“擇繭織夢”工作室的下一步規劃,沈曙峰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創作梯度更豐富的繭藝作品。“希望以后能創作出更具烏鎮印記、更高端精美的繭藝作品。”沈曙峰說,期待手中的繭藝作品能和延續千年的烏鎮一樣,穿越時空卻歷久彌新。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