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鄉市河山鎮中心學校的葫蘆烙畫工作室內,錢曉期左手端著一個葫蘆,右手拿著一支電烙筆,對著葫蘆“熨”下去,或輕或重地慢慢描繪。大約10分鐘后,一朵菊花栩栩如生地浮現在了葫蘆上。
錢曉期是該校美術教師,他展示的這個技藝叫“葫蘆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烙畫是用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可以永久保存。”錢曉期說,為了使學生了解和傳承葫蘆烙畫,河山中心學校從2017年開始,就著手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并通過課題研究開發了《非遺葫蘆烙畫》校本課程。
以電烙鐵為筆、葫蘆作紙。“烙畫是個精細活兒,電烙筆的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作畫失敗。”錢曉期說,長時間作畫,手特別累,而且容易燙傷。剛開始學習烙畫時,一幅簡單的作品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這樣的作畫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非遺的獨特魅力,還能培養耐心和專注力。
為了讓葫蘆烙畫更好傳承,形成校園非遺葫蘆烙畫文化,河山中心學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葫蘆烙畫活動。學校每周開設一節葫蘆烙畫課、開設烙畫興趣班,組織學生學習線條、皴、擦、點、染等基本烙畫技術,并開展烙畫基本功比賽、葫蘆烙畫比賽等。此外,還通過成立社團,建立非遺葫蘆烙畫微信公眾號宣傳葫蘆烙畫作品,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葫蘆烙畫的熱情,培養審美、想象和創造力。
5年多來,學校已成為桐鄉市葫蘆烙畫傳承基地學校,并培養出一批葫蘆烙畫“小小傳承人”。同時,學校還成立傳承小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探索收集包括烙畫歷史、烙畫工具、烙畫人物等在內的資料,并形成了《傳承葫蘆烙畫——我們在行動》報告,該報告獲得了嘉興第十屆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評比一等獎。
“葫蘆烙畫走進校園,能夠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喚醒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河山鎮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