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富根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師,雖然走上行政崗位,但一直堅持躬耕課堂,授業解惑。高中三年如何規劃?沈富根給出了他的“12字”策略:目標引領、問題導向、靶向施策。

為何這么說?在沈富根看來,家長的角色就是做孩子背后的“導師”,會給他們方向、策略,甚至在關鍵時刻、重要節點,給孩子力量與智慧的托舉。
怎么將這“12個字”落地,具體有哪些實施路徑?
目標引領,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是關鍵。對于高中生而言,往哪個方向規劃、考哪個大學、學什么專業,考到怎么樣的高度等,這些目標要具體且清晰,并要做長遠規劃。“要用目標來牽引,讓孩子提起目標,就全身充滿了沖勁。”比如高一階段,孩子一下子要接觸十門功課,在打好語數外基礎的同時,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確定好七選三的選科;又比如在高三第一個學期,要結合孩子高二以來的歷次大考成績確定首考各科目標。
“當然,目標制定適度也很關鍵,盲目地制定目標,目標就成了擺設或者‘紙上談兵’。其間,孩子的成績會起起伏伏,此時自信心重塑很重要。很多孩子堅持一段時間后就放棄了,再重塑自信就很難。”沈富根表示,在目標牽引中,孩子是最大的主角,這個目標的制定由孩子自己決定,而不是家長要求的,不然激發孩子的自驅力就成為空談。
問題導向,精準找到孩子的問題是前提。作為家長,要對孩子當下的現狀,做全方位的評估,如果孩子走競賽路線,但在高二時還沒獲得省賽二等獎或以上獎項,那么競賽的主要功用可能就是以鍛煉競賽思維為主,就要回過頭來攻高水平大學的強基計劃,更要把提高全科總分作為第一要務;面對孩子成長路上出現的問題,家長也要擺正心態,要正視問題,看到短板,更要實事求是。“我們既要發現孩子的亮點,又要發現這些短板的具體表現:比如,是性格內向、能力欠缺,還是知識不扎實等,將問題從大到小排列,從而為靶向施策提供有力依據。”
“精準找問題,要小而準。”沈富根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有些孩子英語成績很好,已經考到他的“頂峰”,但對于拔尖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想提升一兩分,從哪里入手?比如,英語寫作的書寫,日常滲透練字,這就是“高手過招”,清晰知曉自己的提分點。
靶向施策,助力孩子高水平差異發展是核心。沈富根坦言,高中三年孩子會遇到各種問題,家長見招拆招的同時,也要因材施教,助力孩子高水平差異發展。
怎么理解呢?家長要了解孩子心儀大學的招生渠道,比如,除統考外,是否有名校強基計劃、高水平三位一體以及其他多元賽道(數學英才班、物理攀登計劃、清華美院、空軍飛行員和高水平運動隊等)。“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尋到適合他發揮的升學途徑。”
孩子是個體,每個家庭遇到的情況也不一樣。家長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同時,做好后勤保障、心理建設,給孩子提供高情緒價值,從而高質量陪伴孩子成長。
“在靶向施策方面,見仁見智,用到的方式方法可能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家長要做好三年陪跑的準備,多助力少嘮叨、少拿自己孩子跟同學比較。”
去年,記者在采訪家庭教育時,沈富根也談到了三種習慣的培養,這里分享給讀者。
獨立思考習慣。在他看來,“學之道,思為本,悟為上。”要鼓勵孩子多思考。比如,到了高中,“不做題肯定是不行的,但光做題就一定行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學習切忌機械刷題與低水平重復,有時訂正一張考卷往往比做一張考卷更加重要。”
復盤的習慣。何為復盤習慣?狹義地從學法上講,就是讀題、做題、品題三步走。廣義地講就是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對剛剛發生的事及時地“回頭看”。
交換意見的習慣。很少家長會認為“交換意見”也是一個習慣,也就不會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這個習慣,殊不知它很重要。“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叛逆期,如果孩子經常能與父母交換意見,父母也能適時且坦誠地與之交流,這樣的親子關系下孩子的成長是健康的。”沈富根說。
記者手記:
沈富根從目標引領、問題導向、靶向施策三個方面給我們做了介紹。作為家長,既要統籌規劃,又要結合孩子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助力孩子走好人生這關鍵3年。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