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要來了,想好帶娃去哪里旅行了嗎?其實不用去遠方,家門口就有寶藏地!
就在6月19日,由浙江傳媒學院桐鄉研究院“非遺+研學”產品設計與應用項目團隊打造的桐鄉特色非遺研學課程正式發布。

研學課程及路線有哪些內容?
本次發布的共有3門課程及3條研學路線,分別為《桑蠶情緣·蠶寶寶游樂園》《蠶絲探源·蠶繭織萬象》《絲綢結緣·濮綢少年行》,覆蓋三至八年級不同學段群體。

可以看到,課程和研學線路融入濮綢、蠶桑等桐鄉特色非遺文化,貫通蠶桑基地、濮商會館等重要點位,通過“文化溯源+技藝體驗+創新實踐”的設計,讓學生們在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中體驗不一樣的研學文化之旅。

濮商會館
團隊還“挖空心思”設計了各種研學活動模式,例如《絲綢結緣·濮綢少年行》就有學生扮演濮商模擬絲綢貿易,體驗濮院絲市繁榮的環節;《桑蠶情緣·蠶寶寶游樂園》安排了現代版“古法抽絲”挑戰;《蠶絲探源·蠶繭織萬象》則設計了讓孩子們動手制作蠶花、蠶絲被,讓他們在游樂中感受非遺文化。

剝絲綿
每門課程還配有一本研學手冊。拿著這本手冊,孩子們可以“按圖索驥”開始一場非遺之旅,打卡場館非遺項目完成“闖關挑戰”,還可以在研學日記上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



記者了解到,團隊依托浙江傳媒學院桐鄉研究院、浙江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研學旅行研究所的專業力量,花費大半年時間深入桐鄉濮院、河山、石門等地,深入挖掘當地特色非遺文化和研學資源。“該課程根據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設計研學課程的主題、內容、實施和評價方式,同時聯動校本課程,通過沉浸互動式教學模式,凸顯趣味性與體驗性。”團隊負責人陳春燕說。
團隊做的,不僅僅是對桐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研學資源的簡單整合,還希望通過省內外優質資源的對接,推動“非遺+研學”資源產品化和市場化,繪就文旅融合新畫卷。

正如浙江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研學旅行研究所所長鄧德智所說,他們正積極探索“政企校社研”多方聯動協作的新模式,期待通過資源與力量整合,持續提升桐鄉非遺研學資源的知名度、美譽度,賦能桐鄉農業、工業、旅游業等產業發展。
現場,高校學者、行業專家、企業研究所負責人、政府部門等多方的匯聚,讓活動現場秒變推介會,“博士村長”省級文化特派員顧興國也化身“桐鄉推介官”,推薦起了蠶桑農遺研學課程。

桐鄉豐富的非遺研學資源,吸引了眾多嘉賓的關注。“我們很期待,在桐鄉取點拍攝。”湖南衛視《跟著課本去旅行》欄目制片人郭海峰表示,雖然是第一次來桐鄉,但還是被深深震撼,沒想到桐鄉有那么多豐富的非遺資源,也沒想到桐鄉鄉村發展得那么好,期待有機會和桐鄉深入合作,讓全國的孩子來桐鄉體驗,也讓桐鄉娃走向全國。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