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亚洲欧美日本另类3344-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教育天地>教育資訊

桐鄉中山小學,90歲了

2024-07-09 09:24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記者 朱方紅   編輯: 沈樹明 發表于:  浙江桐鄉

  

  2022年中山小學校園全景。

  

  1981年梧桐公社紅太陽村小小學畢業合影。

  1992年時的校門。

  1982年時的學校校貌。

  2008年第43屆校運會開幕式。

  1997年時的教學樓。

  2001年,學校組織慶祝“六一”活動。

  2004年時的教學樓。

  

  在中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桐鄉的中山路上,還有一所中山小學,今年,這所小學,即將迎來90周歲的生日。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有許多孩子在中山小學里無憂無慮地學習、玩耍,看天空湛藍,任笑語綻放的場景和記憶,讓他們至今難忘。

  他是校友,也是校長

  中山小學創建于1934年,至今已有90年的辦學歷史。

  今年,為了中山小學即將迎來的建校90周年活動,蔡月林又回到熟悉的校園里,和曾經的老同事忙著整理學校校史、收集歷史照片等。他不僅是中山小學的校友,也曾是這所學校的校長。今年67歲的他回憶起曾經的上學經歷,就打開了話匣子。

  蔡月林曾在紅太陽村小讀書。那會兒,紅太陽村小隸屬于現在的中山小學。1972年,蔡月林初中畢業后,成了紅太陽村小的一名老師。“我初中畢業就參加工作,當時老師緊缺,我就做了老師。”為了當好人民教師,蔡月林邊工作,邊再深造、再學習。

  上世紀70年代,中山小學還不是現在這個校名。據記載,當時,學校叫梧桐公社學校(中小學)。

  時光荏苒,在蔡月林的記憶里,這所學校最早的校址,在如今的市區北港橋北堍,設在一個朱姓大戶人家的老房子里。

  經過幾十年的蝶變,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這所學校才搬到了梧桐鎮東門亭子橋東側。“其實,學校的校址還要再往東一些,但當時寫信的地址就是這樣的。”蔡月林回憶說,“當時學校只有一幢兩層樓的房子,八九個班級,校園面積大概10畝的樣子。”

  1984年,梧桐公社變成了梧桐鄉,學校隨之更名為梧桐鄉中心小學。其間,蔡月林也從村小調到了稻樂完小工作。

  到了1992年,學校又更名為梧桐鎮城東中心小學。這一年,蔡月林從稻樂完小調至這里,任副校長,1995年起主持全面工作。

  現在,杭州的學校有春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桐鄉,“農忙假”也是傳統。“一年兩次,一次是上半年5月的光景,另一次是下半年11月左右。”蔡月林說。

  “當時,老師們要回家干農活,5月要收麥、種田、采繭子、收油菜籽,學生們也要回家幫忙。”上了年紀的人,回憶起農忙假,有說不完的故事,比如,剝桑條皮、打柴龍等。

  1997年,學校從原來的亭子橋東側,搬到了現在的中山路上。回首這一路走過來的歲月,蔡月林感慨,幾十年的光景,學校的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學校對教育質量的重視。

  在年紀大一點校友的記憶里,最初,教室還是草棚教室,并沒有窗,就用一塊木板擋著;后來,教室里有了水泥桌、水泥凳,水泥里沒有鋼筋,僅用毛竹加固;之后,有了木頭桌椅,黑板是老師自己動手用纖維板和油漆做的,考卷也是老師自己刻寫,用刷子一張張刷出來的。

  再到后來,教室里有了電風扇,到現在裝了空調,新添置了不少先進的教學設備……硬件設施的提檔升級,也折射出了桐鄉教育的高速發展。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1990年時的教室。

  葛玉英小時候在新星大隊小學讀書。到了5年級,大隊小學撤了,她就轉到梧桐公社中心小學讀書了。

  在葛玉英的記憶里,那時學校剛建成,教學樓就兩層高,操場還是坑坑洼洼的,每逢暑假,校園里的野草“躥”得比人還高,老師常會帶著學生用鐮刀割草。

  教學樓前有幾個花壇,花壇里種著幾棵廣玉蘭。學生們常在花壇里培土、施肥,不亦樂乎。如今,中山小學大變樣了,但這兩棵廣玉蘭依舊還在老地方。

  “我當時的語文老師是陳志農。陳老師上課幽默風趣,我們都很喜歡聽他上課。”這一年,陳志農選了班里兩個學生參加作文比賽,其中一個就是葛玉英。

  “我當時其實有點不自信,但陳老師覺得我行,還讓我先寫篇作文給他看看。就這樣,我代表全班去參加比賽了。”陳老師一次善意的鼓勵,也在年幼的葛玉英心中播下了一顆積極向上的種子。

  1989年畢業后,葛玉英被分配到了南日鄉小學。3年后,她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任教,緣分就是這樣妙不可言。

  “陳老師對我的影響挺深的。”葛玉英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輾轉教導處、教科室等崗位,工作至今也有35載了。教好書育好人,也成為她一生的職業準則。

  葛玉英表示,當時學校會經常組織各類活動,比如去南北湖春游,在校園南側的田畈里燒野火飯……

  “像我家距離學校近,我就負責帶鍋子,有些孩子要帶柴、帶豌豆等,大家‘眾籌’做一頓香氣四溢的野火飯。”回憶起在中山小學的日子,葛玉英有說不完的故事。

  中山小學的發展軌跡

  1934年,創辦亭子橋初級小學

  1936年,更名為桐鄉城區四小

  1944年,更名為城北鄉和城東鄉中心國民學校

  1947年,改名為秀川鄉中心小學

  1954年,則為革新鄉中心小學

  1956年,改為新南鄉和逾樂鄉中心小學

  1958年,更名為梧桐公社第二和第三中心小學

  1961年,成為梧桐公社中心小學

  1971年,改為梧桐公社學校(中小學)

  1978年,學校名為梧桐公社中心學校(中小學)

  1982年,梧桐公社中心小學

  1984年,梧桐鄉中心小學

  1985年,梧桐鄉(小鄉)中心小學

  1992年,梧桐鎮城東中心小學

  2001年,桐鄉市中山路小學

  2014年,改為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中山小學

  2021年,學校加入桐鄉市茅盾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更名為桐鄉市中山小學

  (照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