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笑燕近照 受訪者供圖
弟弟邊玩玩具邊吃薯片,吃得滿桌子都是。
哥哥看到后,大聲表示:“你把我桌子弄得這么亂,讓我怎么寫作業?”
弟弟絲毫不讓步,反問道:“你自己也不是亂放嗎?”
哥哥說:“這是我自己的桌子,愛放什么就放什么,但是你不可以。”
弟弟說:“那你自己收拾一下不就行了。”
哥哥說:“你給我弄干凈。”
弟弟說:“我要玩玩具。”
此時哥哥把弟弟的薯片扔了。
弟弟大聲地求助媽媽:“媽媽,媽媽,哥哥罵我,還搶我薯片。 ”
……
這是桐鄉市濮院茅盾實驗小學以劇本形式拍攝的一個場景,惟妙惟肖地演繹了二孩家庭的內部小矛盾和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上學期末,濮院茅小德育處、班主任心育坊面向一至六年級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將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收集起來,以劇本的形式真實演繹。
其實,這樣的場景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特別是當下暑期生活正在火熱進行,家有“二孩”的父母,面對孩子們長時間相處,倆娃為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吵架、甚至打鬧,常常自己氣不打一處來。如何調解兩個孩子的紛爭,成為很多寶媽的一項修煉。
各種雞毛蒜皮的事
都是矛盾的導火索
市民王女士家有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以及讀幼兒園大班的兒子。“兩個孩子相差5歲,但生活中各種瑣碎的矛盾無處不在。”王女士坦言,暑期在家,彼此朝夕相處的時間拉長,矛盾也是輪番上演。
比如,看電視喜歡的內容不同、時間不一會鬧矛盾;買的東西金額不能差太多,有時明明自己不喜歡,弟弟也要和姐姐買得一模一樣,總覺得姐姐選的東西好;聽首歌因歌曲有長有短,也會因少了幾秒鐘而生氣,更會為誰先聽而吵上一架……
“什么都能成為引發矛盾的導火索。”同樣的情況在市民沈女士家中上演。她有兩個女兒,都已上小學了,年紀相差3歲。沈女士介紹,姐妹間的矛盾非常細小,小到玩具爭搶、零食選擇等。比如,一個小玩具放在桌子上,大女兒不玩,小女兒也不會想著玩,一旦大女兒去玩一下,小女兒就一把搶過去。零食也是如此,大女兒挑中的,若換個其他的零食給小女兒,小女兒肯定不干……
“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扮演‘老娘舅’‘消防員’的角色,調解、滅火……”沈女士也是苦不堪言,只能渴望孩子們再長大些,能更明白事理,少些不必要的爭吵。
老師這樣支招
孩子需要愛心呵護
“生二胎,從家庭的角度來說,是在這個世界又多了一個可以互相依靠的摯愛,而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是給了他們一份手足之情,而不應是因為一個孩子的出生而剝奪了其中一個孩子被愛的權利。”桐鄉市濮院茅盾實驗小學心理老師陸笑燕遇到過不少孩子因為家里有了弟弟或者妹妹,一段時間里出現情緒或者行為問題,常常弄得家里雞飛狗跳,尤其是暑假,兩個孩子往往會發生更多正面交鋒。
那么,孩子們若常常有矛盾,特別是暑假里相處的時間長了,家長需要怎么來處理或者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呢?陸笑燕建議:
第一、滿足愛的需求。當爸爸媽媽的注意力轉移到二寶身上時,不自覺地就會忽略大寶的感受,爸爸媽媽要站在大寶的角度去了解其內心的混亂和渴望,全心全意愛他(她),大寶內心的平和對家庭的和諧、二寶的正面影響是很大的。
作家蓋瑞·查普曼《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寫到,愛的方式是“精心陪伴的時刻”,無論是夫妻、戀人還是親子之間,這樣的時刻最能放大愛的倍數。爸爸媽媽可以每天抽一點時間陪伴大寶,比如15分鐘的“專屬時間”,陪他(她)做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滿足大寶對愛和陪伴的渴望。
第二、公平公正,保持中立,放手讓孩子們處理兩個人之間的摩擦。孩子之間的矛盾太容易產生了,但如果爸爸媽媽在孩子吵架爭執的時候總是扮演“審判長”的角色,他們之間就摸索不出屬于他們的合適的相處之道。兩個孩子起爭執時,事情小,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探索兩個人各自的邊界。如果必須要介入,爸爸媽媽的態度一定要保持中立,不偏袒,不護短,在調解中讓孩子學習處理矛盾的方式,找到兩個人之間舒服的相處模式,這既有益于增進彼此的感情,也是爸爸媽媽逐漸退出“孩子江湖”的前期指導。
第三、賦予大寶權利,樹立榜樣。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賦予大寶權利,讓大寶感受到被尊重,大寶也會樂于照顧弟弟妹妹,這樣矛盾就會少很多。比如,二寶要動大寶的物品,爸爸媽媽可以說:“這是姐姐的,要經過姐姐允許哦!”再比如,在二寶面前夸獎大寶,“姐姐會幫媽媽擦桌子,真貼心。”“姐姐會給你帶禮物,對你真好啊!”經常這樣夸大寶,大寶會感覺到被重視,二寶便自然會把大寶視作榜樣。
“兩個孩子之間有矛盾,爸爸媽媽不是忙著當‘救火隊員’,而是給予恰當的愛和引導,才能把沖突完美解決,這也是最珍貴的禮物。”陸笑燕說。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