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之下,隨著孩子在家學習、生活的時間增多,如何更好地與孩子相處,讓一些家長感到困惑。一方面,一些家長因為實際減輕的負擔而歡欣,另一方面也因一時無所適從而擔心。
“去年疫情停課期間,一開始我和孩子相處得也不太和諧,總覺得他應該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后來我改變了想法,給予孩子適度的自由和空間,這樣更有利于他的學習。”說這話的是一名高中學生的家長,他也是桐鄉市現代實驗學校校長黃哲初。
“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如何轉變理念和心態?黃哲初認為,家長首先要了解“雙減”政策的實施背景以及相關的政策內容,讓教育回歸本源。“家長要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來培養孩子,轉變“唯分數論”的功利心,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他說,作為家長,要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給孩子營造積極、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家庭和睦、其樂融融,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另外,家長要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減負但不能減家長責任。從家長的角度而言,要引導孩子學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堅持親子閱讀,用閱讀提升親子互動頻率,讓陪伴更有質量;以“五育并舉”為載體,將德智體美勞滲透到生活中,讓孩子各方面都能得到鍛煉和成長。
“ ‘雙減’政策實施后,我們在家校共育方面進行了提升。”桐鄉市春暉小學副校級調研員周明紅表示,這學期開始,春暉小學推出家校聯系冊,規劃布置了體藝、勞動、社會實踐等內容,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
“孩子們在家時間多了,有些家長有點無所適從。”周明紅認為,家校聯系冊有助于家長引導孩子參與實踐活動。比如假期期間,家長應在孩子的習慣培養、活動安排方面下功夫,讓孩子多學習生活技能、親近大自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幸福。
減壓但不能減愛, 減量但不能減質。“小學階段的孩子在自主學習、時間管理等方面比較弱,家長要注重科學引導。”周明紅認為,家長要做個有心人,從日常溝通交流中了解孩子的薄弱點,同時學會與任課老師溝通,更好地幫助孩子彌補不足。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