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王寧在比賽現場。受訪者供圖
暑期過半,不少孩子和家長已進入“相看兩厭”的階段。親子間的相處真有那么難?有什么好的方法?近日,記者采訪了兩名家長,聽他們說說家庭教育的事。
將點點滴滴融入交流中
家長王建坤是一名語文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解到王建坤的家庭教育,源于在之前一次父親節采訪中,孩子提到了父親與孩子之間別樣的交流方式——“留言”。此次,我們的采訪便從“留言”切入,傾聽父親的“良苦用心”。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王建坤便讓兒子把每天的作業以任務清單的形式寫下來,一則方便兒子按清單完成,二則有助于他了解兒子的作業完成情況。這是很多家長會采取的方式,但不同的是,王建坤還會“多此一舉”,在每天的任務清單上寫上一句話。“起初目的較為簡單,想讓兒子意識到自己有作業,爸爸也有作業。”王建坤說,老師發現這一做法后,在班級進行公開表揚,這讓兒子很高興,也讓他更堅定了自己的做法。
“讀書不僅能給人智慧,還能給人自信和溫暖,請熱愛讀書吧?!薄皩W習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閱讀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勞動的習慣、運動的習慣,好習慣受益一生?!薄案吒吲d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翻開孩子五年級時的作業清單本,王建坤的一句句留言中飽含著深沉的父愛。
王建坤將父愛具象化為語言、文字、行動,融入日常生活,并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平常看到經典的文字、好的學習方法都會和孩子分享,幫他樹立信心、打開思路。”王建坤坦言,孩子小時候性格較內向,他就經常帶孩子外出“打卡”、走親訪友,讓他在人群中得到歷練。孩子愛打籃球,王建坤就創造條件帶他打籃球,讓他多接觸不同的人,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學會人際交流。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王建坤的溝通方式也在同步改變。從最初的權威型到現在的商量、建議型,甚至在兒子面前“示弱”,鼓勵兒子自主解決問題,讓他在歷練中養成良好的品質?!按髽涞紫聼o大草,少點庇護,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有利?!蓖踅ɡふf。
身邊也有家長問過王建坤,面對孩子做作業拖拉時,他會如何處理?王建坤對孩子的要求是,先做必須做的事,再做感興趣的事。遇到成績低落時,王建坤也會鼓勵孩子,不要太在乎成績,只要習慣養好,基礎打扎實,學科之間平衡,成績自然會上去。
潛移默化浸潤教育理念
近日,桐鄉六中教育集團振東中學的王安、王寧兄妹參加第八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全國總決賽,榮獲全國一等獎。校長蔡華菊告訴記者,兄妹倆愛好廣泛,不僅是網球高手,還熱衷公益。帶著好奇,記者采訪了兄妹倆的父母,傾聽他們的育兒經。
原來,兄妹倆“科創夢”的啟蒙老師是他們的爸爸,在孩子一二年級時,爸爸就拿著拼圖、樂高等讓他們“搗鼓”,多練手、勤練腦,無形中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在他們三年級時,父母便將他們送到了青少年宮進行專業學習,一直堅持到現在。在爸爸眼里,正是兄妹倆勇于探索、愛專研、肯吃苦、扛得住壓力,最終站上了全國舞臺。
談及家庭教育,父母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孩子們參加全國比賽前,為了緩解孩子們的壓力,父子、母女各自搭檔,一對一陪伴、鼓勵,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和力量。
而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聲的。但在王安、王寧家,父母都喜歡大聲地表達出來。媽媽說,女兒是她的“小棉襖”“小腰包”……一句句貼心的話語,總能拉近親子關系。
家庭溝通會、做義工、鍛煉身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在王安、王寧家,不定期召開的家庭溝通會上,他們有問題擺在“明面”上,開誠布公地交流溝通;遇到需要改進的問題,四個人還會拿本子做好記錄……在無形中搭建起了親子溝通的橋梁,讓彼此心更近了、話更多了、情也更濃了。孩子和父母無話不談,這是這對父母最引以為傲的。
在爸爸眼里,好體能是奮斗的前提條件。在過去的幾年里,爸爸扮演“陪練者”角色,陪著孩子跑步、跳繩,樂此不疲,深深影響著孩子們。
每周一次的電影時間,也是四人消磨時光的好方式。只不過父母會悄無聲息地賦予新的內涵。他們會精選優質電影或電視劇作為德育載體,在潛移默化中讓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浸潤孩子心靈,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做個積極向上的“發光體”。
此外,父母還帶領兄妹倆參與桐鄉義工志愿服務。“彎腰一秒 拾起文明”“高鐵站志愿服務”“情系山區衣服整理”等活動中,兄妹倆了解到貧困山區孩子的不容易,深受教育和啟發,更堅定了做好志愿服務的決心。
交流中,這對父母覺得,溝通、尊重,別把孩子當孩子、做孩子的榜樣等都是家長需要掌握的技能,多給孩子一份無條件的愛,孩子也能更深刻體會家長的“良苦用心”。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