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手機遠程操控大棚管理。

浦曉良正在查看“紅美人”柑橘的長勢。

葡萄大棚。
年屆不惑的浦曉良曾是崇福鎮的一名皮草個體戶。經過20年的打拼,他在業界站穩了腳跟,也開設了皮草門市部。但兩年前,他卻悄然隱退,投資500多萬元在崇福鎮留良村建起了占地面積達50多畝的高標準連棟大棚,種起了“陽光玫瑰”葡萄和“紅美人”柑橘。
從未和農業打過交道的他為什么要轉型?未來,他還有什么新的打算?早春時節,記者走進這個“兒時農場”進行實地探訪。
生態有機種植 提升果實品質
走進東側的大棚,記者發現工人正用農具給葡萄園除草。“我們不打除草劑,都是人工除草。”浦曉良介紹,人工除草雖然費時費工,但好處很多。“除草劑會滲透進土壤,危害土質。而人工除草就避免了這種危害,有利于可持續種植。”
記者注意到,在葡萄大棚的壟上,還鋪著不少特別的肥料。“這是剪下來的葡萄枝條,用粉碎機粉碎后再還田,讓土壤更疏松、透氣。”
在西側的大棚,記者看到地上種滿了綠油油的小草——紫云英。為什么要種植紫云英?浦曉良說:“這些紫云英長高后會用割草機割下,撒在壟上作綠肥。到5月紫云英枯萎后,再用旋耕機進行旋耕。”這是農場今年主推的一種生態種植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提升果品品質。“相比傳統種植,這種模式種出來的葡萄口感更好,甜而不膩,就像我們小時候的味道。”浦曉良解釋。
為了種出小時候的味道,農場大力培植綠肥,并讓作物“喝”上高端水溶肥。“這些都是從荷蘭進口的,一包50斤的肥料就要500多元,它對土壤的傷害非常小,有利于培育精品果。”浦曉良說,果樹和人一樣,需要精心呵護。“我們還專門配備了水質處理系統,通過砂石過濾器、碟片過濾器雙重過濾,所有滴灌用水均達到自來水標準。”
和皮草打了20年交道的浦曉良深諳市場之道。在現有的3個“陽光玫瑰”大棚內,他分別采用溫控處理,讓“陽光玫瑰”能錯峰上市。
智能控制系統 遠程管控大棚
早春時節,果芽萌發,但在50多畝的果園里,只有3名工人在勞作。“除了溫控系統和物聯網信息系統,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已實現全覆蓋,水、肥、溫可全自動控制。”浦曉良自豪地說。有了智能控制系統,平時他只要點點手機,就可遠程管控,十分方便。
記者發現,大棚里不僅有實用的智能化數字設施,更采用了新型栽培模式。在葡萄大棚里,葡萄樹的行距明顯寬于其他大棚。“這個占地7畝半的大棚使用‘H型’種植模式,6米行距,比傳統的寬1倍。”浦曉良介紹,采用這種模式栽培葡萄,果實上市期至少推遲1年。雖然上市期推遲了,但后續機械作業更方便,葡萄品質也會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浦曉良還引種了日本最新培育的“妮娜皇后”葡萄。“這種粉色葡萄是市場的‘新寵’,1串可以賣到100多元,但它對種植的設施、管理要求高。
緊挨著“妮娜皇后”的是7畝“紅美人”。為培育好這種“網紅柑橘”,浦曉良煞費苦心,除了直接從象山引種,聘請象山有經驗的種植師傅做技術顧問,還特意推遲了上市期。“今年再養1年,讓果樹長得更粗壯些,等明年掛果后,不僅豐產,品質也會更好。”
積極轉型“取經” 逐夢“兒時農場”
說起精品水果的培育,浦曉良頭頭是道。可就在2年前,他還是一名從沒干過農活的皮草商人。“2000年我就開始經營家里的皮草生意,以前皮草生意不錯。”浦曉良坦言,近兩年,受疫情影響,皮草生意不景氣,他就動了轉行的念頭。
說干就干,2020年5月,在朋友的支持下,浦曉良陸續投入500多萬元,開始打造這座兒時田園農場。“建起了高標準連棟大棚,引進了高端水果品種,我的目標就是種出小時候的味道。”
可要種出高品質的水果,并非易事。這兩年,浦曉良全身心投入到農場的各項日常管理中。因為是門外漢,他虛心求教,去濮院向“葡萄大王”沈金躍取經。他還報讀了園藝專業的中專,加速補上園藝技術的短板。“不管是‘陽光玫瑰’、‘妮娜皇后’,還是‘紅美人’,我的目標就是通過智能化、精細化管理,讓果子的大小、甜度以及果皮的厚薄度都控制在精準的范圍內,收獲精品水果。”
敢闖敢干,勇于創新,讓浦曉良后來居上,獲得崇福鎮“2021年度優秀農創客”就是對他最好的褒獎。“接下來,我會繼續堅持綠色生態種植理念,完善農場智能化管理系統,讓更多人品嘗到小時候的味道。”浦曉良心懷期待。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