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位于烏鎮鎮單橋村的嘉興順羽禽業有限公司項目一期迎來投產,首批10萬只蛋雞正式上崗,入住“小高層”。項目分二期開展,全部建成投產后,蛋雞總存欄量將超30萬羽,每日產蛋量最高可達30萬枚。
踏入養殖場,眼前的景象更像是一套精密的“下蛋系統”。一條向內的管道輸送著飼料,一條向外的輸送帶傳遞出新鮮水靈的雞蛋,一座雞舍仿佛是一臺巨大的“下蛋機器”。”負責人胡山林介紹,在這里,管好30萬只蛋雞,只需要2個人。
“這根通往雞舍的管道就是飼料管道,從飼料配比車間直接進入雞舍。借助自動化投喂系統,每天它都會按時、按量‘吐出’飼料。”從事蛋雞養殖17年的胡山林沒有預料到,如今,原本繁瑣的喂雞工作,只需交給“數字保姆”全程照管,單是飼料投喂一個環節,就減少了80%的人工。
每棟雞舍內都配備了上下8層的養殖籠舍,蛋雞就住在“樓上樓下”;每一層都裝有自動給水、喂料設備,蛋雞產出的蛋會自動滑到傳輸帶上,由自動化集蛋系統傳輸、運送和分揀;雞舍內的糞便,由機器自動清理、發酵進行資源化再利用。
“智能別墅”中的“高層”養殖模式,向立體空間爭取了產能。合理的空間布局和通風設計,降低了養殖過程中疾病傳播的風險,提高了蛋雞的整體養殖質量。“喂料、給水、恒溫、燈光、氧氣等,都實現了全數字化管理。”胡山林告訴記者,數字化為蛋雞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生長環境,也便于對蛋舍進行封閉化管理。
“我們還可以根據蛋雞的生長階段、體重等因素,精準控制飼料的投放量和配比。”胡山林介紹,精準化的飼養讓雞蛋的品質穩定可控。
農場變工廠,養殖流程變高效流水線,這樣的轉變,不止在雞蛋的生產場景中。
如今,湖羊住進了 “小高層”,智能 “水空調” 讓它們無懼夏日高溫,智電子耳標就像貼心的 “私人管家”;大數據、物聯網、5G、云計算等技術賦能下,養1萬頭豬只需3個人……近年來,我市持續鼓勵農業經營主體走規模化、智慧化、標準化、生態化的發展路子,扎實開展數字牧場建設,構建生豬、湖羊、蛋雞三大畜禽品種全覆蓋的數字牧場體系,高質量推進數字畜牧走深走實。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