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暑假,開發區(高橋街道)同慶社區黨支部書記鐘偉杰忙得腳不沾地。 他手機里的36個微信群異常活躍,有發布信息的,有交流反饋的,還有咨詢求助的。
每天他都要捧著手機,不肯錯過群里的任何消息。一有消息就像一個客服般耐心回復,不管大事小事,事事都要操心,簡直就是個“操心”書記。
為什么一個社區書記會建起這么多微信群?原來,同慶社區里新市民占比極高,如何協調好新市民與社區之間的關系,是社區書記最操心的事。
鐘偉杰(右2)
“2萬名新市民,占比超90%,來自不同地區,包含彝族、土家族、苗族等8個民族,管理難度大。”2020年7月,初到同慶社區的鐘偉杰就發現,這里的情況與之前在眾善村工作時大不相同。
“當時,社區開展了一場喜迎國慶的游園活動,組建起了第一個活動微信群。”鐘偉杰發現,雖然活動結束了,但微信群內的熱度卻依舊還在,新市民們會在群里聊聊天,遇到困難時也會在群里尋求幫助,人與人的距離在這個小小的群里悄然拉近了。
開設“4點半課堂”,解決新市民子女放學后的托管問題;結合傳統節日,免費提供便民服務……隨著一個個活動的陸續開展,微信群的數量悄然增加,鐘偉杰要“操心”的事也越來越多。盡管如此,他卻并不嫌煩,反而樂此不疲,逐個攻破難題。
“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組建不同的微信群,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溝通。”在鐘偉杰看來,現在的微信群不僅是“活動信息發布群”,還是“便民信息發布欄”“居民建議意見簿”。
同時,通過微信群,鐘偉杰逐漸發現了一批樂于參與社區活動的新市民,組建起了一支“同壹家”志愿服務隊,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越來越多的新市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主動參與到矛盾調解、安全交通勸導、安全隱患整改等社區工作中。”在鐘偉杰看來,新市民實現了從“住下來”到“住得好”的轉變,桐鄉正逐漸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這兩個月,我們通過微信群發布了50多場活動,吸引了超4000位新市民參加,大家每天都在群里交流討論。”鐘偉杰介紹。
看著手機里一個個活躍的微信群,鐘偉杰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些小小的微信群,正成為連接社區居民心靈的橋梁,讓同慶社區變得更加溫暖、和諧。
“作為社區書記,未來,我會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新市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也為桐鄉發展貢獻一份同慶‘新’力量。”鐘偉杰說。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