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濮院鎮紅旗漾村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項目現場,一條水下生態長廊已然建成,水中多套曝氣裝置也已全面啟用。
濮院鎮農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20多萬元,覆蓋周邊農田1500多畝。生態溝渠設計為回流循環裝置,分段安裝了多套微孔曝氣系統,以增加水體流動性和溶氧含量。通過這套系統的凈化,水中的氮、磷含量可分別下降10%和30%以上,水體水質也從以前的五類水提高到現在的三類水。
同時,項目通過對溝渠進行底泥改良,建設“水下森林”,投放多種生物菌和水生動物,有效提高農田尾水自凈能力,實現了稻田退水“零直排”的目標,改善了水體周邊村民的生活環境。
濮院鎮紅旗漾村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項目是我市近年來加速推進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設的一個縮影。據了解,今年我市持續實施“生態溝渠+”工程,計劃完成工程覆蓋面積7000畝,其中,河山鎮1000畝結合土地全域整治與高效節水灌溉,以“生態溝渠+河浜”的全封閉模式,打造稻田退水“零排放”區;崇福鎮3800畝稻蝦種養基地和洲泉鎮2200畝美麗田園示范區以“生態溝渠+生態塘”的半封閉模式,實現稻田退水潔凈排放。
近年來,我市以“潔凈排放與循環利用”的理念,著力構建“田—溝—塘—河”的區域治理循環系統,并根據平原水網的溝渠特點,以田為基,以水為脈,對農田周邊的溝渠、池塘、內河等排灌設施進行生態修復,建設生態溝渠和生態緩沖河塘,形成了田間總排渠型、濕地型、斷頭浜型和區域循環型等一批具有桐鄉特色的生態溝渠治理模式,達到了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設目標,實現了田園、村落、農業生產的生態化。
“接下來,我們將充分利用稻蝦綜合種養生態養殖模式、有機肥施用、綠色防控和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將末端治理和源頭管控、工程措施和生態措施相結合,全鏈條式推進稻田退水治理。”桐鄉市農業生態建設指導中心主任周雪娥表示。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