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亚洲欧美日本另类3344-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教育天地>教育漫談

厚德崇文 追求和諧

——訪桐鄉市崇德初級中學校長倪洪亮
2023-03-07 09:16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記者 朱方紅   編輯: 沈樹明 發表于:  浙江桐鄉

  倪洪亮近照  受訪者供圖

  江南水鄉,千年古鎮之中心,大運河畔,宋韻崇福冉冉升起一顆農村教育“明珠”——桐鄉市崇德初級中學。2010年,學校由原芝村初中、虎嘯初中、留良初中3所農村初級中學合并而成,成為當時桐鄉市唯一一所寄宿制公立學校。

  本期《校長訪談》走進崇德初中,請校長倪洪亮介紹一下該校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

  記者:崇德初級中學作為崇福鎮的兩所中學之一,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什么?與另外一所中學進行怎樣的錯位發展呢?

  倪洪亮:2010年,我們學校由3所學校合并而來,辦學理念、生源水平等都不一樣。經過多年的磨合和淬煉,我們提出了“厚德崇文,追求和諧”的辦學理念,以德立校(教師良好的師德、學生優良的品德讓學校不斷提升發展);以德立教(良好的師德、師愛、師能讓教學相長);以德促學(讓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心理素質促進其主動學習),最終實現學生德厚學優、校園文明和諧。

  如何錯位發展?我們堅持“以德立校,特色強校”的工作思路,落實“1122”(圍繞一個中心,落實一個根本;抓好兩個重點,用好兩個抓手)管理體系。

  記者:乒乓球和勞技作品、機器人創客是你們學校的特色亮點。作為一所農村學校,怎么會想到用科創的課程,去開拓孩子們的眼界?借助這樣的課程,發揮了什么作用?

  倪洪亮:學校自2010年合并以來,我們全體師生提煉形成了“團結協作,努力拼搏,盡力而為,堅持不懈”的崇中精神,選定乒乓球作為體教融合特色發展,旨在將乒乓球精神更好地融合到辦學精神中,更能淬煉學校精神。

  把勞技作品和機器人創客作為學校的特色,基于多種原因。首先,科創課程能更好地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好地實踐勞動教育,展示勞動成果;其次,科創課程能更好地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拓展他們的眼界和思維,培育創新思維和創作熱情;第三,能更好地為有特色專長的師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實現自我價值和展示自我,踐行自強不息、勇于拼搏、堅持不懈的崇中精神,不斷提升學校特色文化的不斷發展。

  記者:“三尺講臺追風逐月,揮灑丹心愛滿杏壇”。教師團隊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關鍵,崇德初級中學通過哪些舉措來推動教師隊伍發展?

  倪洪亮:教師隊伍建設主要是圍繞“凝心聚力”打造和諧隊伍為目標,著重從“留住人、管好人、培養人、用好人”四個方面推動隊伍建設和發展。

  留住人——堅持以人為本,打造精神家園,利用“四培育”文化留人;管好人——加強師德效能,實現風清氣正;培養人——多舉措多途徑多梯度搭平臺;用好人——重視激勵舉措,因材用人。

  記者:初中學校都會面臨升學壓力,如何在課堂上要質量、教學上要質量?

  倪洪亮:構建和諧課堂。首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才能產生共鳴,才能讓課堂更有活力;其次,構建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堅持以學為中心,相互尊重、教學相長。最后,堅持德育滲透融合,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德促學。

  記者: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在德育領域有何做法?取得的效果如何?

  倪洪亮:我們學校始終堅持全員育人的德育理念,著力打造“四心”德育特色品牌:堅持從學生最親密的人(父母)、最直接關系的場所(家庭和學校)入手,開展以誠心、孝心、感恩心、愛心“四心”聯動的德育教育。同時,開展“四心”德育的滲透融合研究,目前關于“四心”德育滲透融合研究,有市級課題4個,嘉興市一等獎論文1篇、三等獎3篇,桐鄉市論文近20篇,經驗交流德育論壇3次。

  “四心”德育與學生教育管理的融合和滲透,成為了學校亮點和特色,“四心”德育滲透融合促進學校校風優、學風正,推動了學校的提升與發展。近兩年,我們學校通過四星級學校督導評估以及嘉興市新優質學校培育中期評估,也獲評了桐鄉市首批德育基地、特色發展性評價立德風雅金桂獎(金獎)等榮譽。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