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開學才一周,監控里的一幕卻讓杭州爸爸暴怒》的新聞報道引發許多人的關注,孩子面對網絡或電視“情有獨鐘”時,哪怕家長千叮嚀萬囑咐,或者加以監控設備監督也往往無濟于事。經歷了一個超長版寒假,有部分孩子已經較長時間使用了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開學的“斷舍離”無疑成了一個挑戰。
“開學前到現在,我在門診已經接待了二三十個孩子。”據嘉興市康慈醫院心身疾病科主任夏江明介紹,這段時間,許多孩子都沉迷于電子產品,被家長帶來咨詢。
據家長反映,有些孩子通宵或每天超過十七八個小時沉浸其中,連飯也可以不吃,家長把停電、停網,教育、批評等手段都用上了,絲毫不起作用。若方法簡單粗暴,還極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彼此有了語言或肢體沖突,引發一連串的家庭矛盾。
夏江明認為,若青少年寒假里沉迷網絡,家長首先要反思,是否放松了對孩子的監管或引導。另外,當孩子已經沉迷其中,家長切不可單一處理,要學會借助專業人士、老師、同學等幫忙破解,學會與孩子化“敵”為友,或者換位思考,與孩子講規矩,引導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積極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同時,夏江明也表示,家長不必太過聞“機”色變,若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夠高質量完成學業,也能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動,且在沒有手機的“陪伴”下,依舊能感受到家人的耐心、關愛以及學習的成長動力,偶爾接觸一下電子產品,家長要給予適當的空間。
“開學前一周,我們都會告知家長,要多提醒孩子提前調整好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頻率,或者逐漸對電子產品進行‘隔離’。”桐鄉六中教育集團振東中學老師錢曉霞說。
已經連續做了5年班主任的錢曉霞,深知孩子面對電子產品的“免疫性”較弱,因此,按照她以往的經驗,她會在初一接手新生時,給家長打好“預防針”——不要覺得孩子自律性強,對電子產品能合理把控,就肆無忌憚地讓孩子自主管理,這些誤區往往會給日后造成“大麻煩”。
錢曉霞建議,家長要多關心孩子,了解他們所思所想;做好榜樣工作,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交流、溝通,陪孩子看場電影、散個步等,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同時就玩電子產品做好相關的約定,既要約定好時間,也要了解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具體玩點什么。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