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亚洲欧美日本另类3344-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教育天地>教育漫談

和合共生 悠然前行

——訪桐鄉市河山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姚純媛
2022-05-10 08:46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中心記者 朱方紅   編輯: 沈樂易

  走進擁有30多年辦學歷史的桐鄉市河山鎮中心幼兒園(以下簡稱“河山幼兒園”),明亮的黃色映入眼簾,給人活力、愉悅的感覺,這里是孩子們的樂園。

  園區更寬敞了、設施更完善了、內涵更凸顯了,改擴建后的河山幼兒園,處處煥發著蓬勃生命力。本期《校長訪談》,讓我們走進河山鎮中心幼兒園,讓園長姚純媛來講講幼兒園的蝶變故事。


  姚純媛近照。采訪對象供圖

  記者:30多年來,河山幼兒園的辦學理念有變化嗎?希望打造一所怎么樣的幼兒園?

  姚純媛:第一次來到河山幼兒園時,老舊教學樓上的一排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印象深刻。

  多年后,當我們提出辦學理念時,縈繞在心頭的這句話,讓我思考良久。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來,“幸福”是人生最美好的狀態,“幸福生活”的能力要從娃娃抓起。因此,我們將辦園理念定為“讓兒童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結合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我們提出了“培養有根本、樂探究、尚真美、具活力、慧勞動的新時代兒童”的目標。

  記者:幼兒園將“和合共生 悠然綻放”作為文化基調,這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姚純媛:“和合共生”指的是和諧發展、共生共榮,每個個體各有差異,彼此間應該互學互鑒、互補互利、兼容并蓄,不斷成就更好的自己,從而實現“悠然綻放”的生命狀態。“和、悠”二字正好也是“河幼”的諧音,“和合共生 悠然綻放”就是告訴每一個河幼人,相信和合共生的力量,走向悠然綻放的美好狀態。

  記者:2018年,河山幼兒園啟動改擴建工程,經過2年的改造提升后,幼兒園硬件有了質的飛躍。具體有哪些變化?

  姚純媛:改擴建后,幼兒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有寬敞獨立教室、午睡室、盥洗室的園舍,還有繪本館、科探室、生活坊、水墨軒等專業活動室,豐富了孩子的學習體驗。

  其次,在戶外場地的設置上,我們借鑒安吉游戲理念,崇尚自然與童趣。房前屋后都是孩子的游戲場、學習場,戶外大沙池、泥池、小木屋、囡囡田園、涂鴉天地等,給孩子不一樣的游戲體驗與發展空間。

  記者:蠶文化是河山鎮的一張文化名片,河山幼兒園在課程建設上,有何創新?

  姚純媛:我們的園本特色課程以蠶鄉童謠、童年游戲、蠶鄉節日等內容為主,并嘗試把養蠶實踐帶入園內。在此過程中,孩子們與蠶寶寶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也激發了我們對蠶文化的思考。

  在重新梳理、提煉實踐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架構了《蠶語》園本特色課程,以蠶源尋根、蠶語問趣、蠶韻怡情、蠶耕煉能為課程內容,形成浸潤五育教育。同時,我們啟動“河幼蠶花節”、“我是小蠶農”主題月,以“河幼娃娃逛廟會”為活動載體,串聯起蠶鄉元素,讓孩子在背蠶娘、做蠶花、學養蠶等活動中了解蠶文化,從而培養有根本、樂探究、尚真美、具活力、慧勞動的新時代兒童。

  記者:教師是幼兒園發展的關鍵,一支出色的教師隊伍往往能成就一所高質量幼兒園。河山幼兒園在教師團隊培養上有何機制和方法?

  姚純媛:在教師團隊培養上,我們力求打造一個具有向心力、原動力、發展力的和樂團隊。

  給老師“定方向”,做好發展謀劃,不求走得多快多高,先走穩,讓老師敢于邁出步伐;給老師“牽紅線”,利用團隊中的優勢力量做好分層結對,促進不同層級教師的階梯狀發展;給老師“建支架”,創設發展機會,多角度讓教師發現自我價值;給老師“注溫暖”,注重人文關懷,賦予團隊更多溫暖的底色,讓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記者:現在很多幼兒園針對幼小銜接都開展一系列活動,您覺得目前大班孩子在幼小銜接上,要做哪些銜接呢?

  姚純媛:幼小銜接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塊重要內容。其實,真正的幼小銜接是貫穿整個幼兒期的。因為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生活技能等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緩慢進階的過程。

  在生活銜接上,應建立良好的作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簡單勞動的技能;在學習銜接上,應注重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的培養,著力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保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心理銜接上,應注重孩子責任心培養,同時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引導孩子形成陽光的心態。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