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談起輔導孩子寫作業,不少家長肯定深有體會,特別是面對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家長更會莫名地火冒三丈。
孩子寫作業“磨洋工”,身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教育人士。
“磨洋工”并非新現象
背后原因因人而異
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發發呆,就是不見孩子專注寫作業。“認真寫作業”“動作快點”“都幾點了”……看到孩子游離在書本外,家長忍不住提醒、再提醒。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孩子做作業磨蹭而煩腦的家長不在少數。
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北小學老師張銀華就向記者介紹了兩個例子。
一個是二胎家庭,媽媽平常下班回家忙于家務,無奈只能把還未上幼兒園的二寶和上一年級的大寶放在同一房間,設想是大寶做作業,二寶可以自己畫會兒畫,彼此互不打擾。可現實往往是二寶管不住自己,時不時會打擾大寶,久而久之,大寶寫作業容易分神、專注力不夠,形成了寫作業拖拉的壞習慣。
“另外,有些孩子其實本來作業做得挺快的,但家長覺得孩子做完作業后不能‘閑著’,于是會再布置其他作業。孩子會發現,自己作業做得越快,家長布置的作業反而越多。為了表示反抗,就故意放慢了做作業的速度,學會了‘磨洋工’。”張銀華介紹。
“因為孩子做作業慢,我都被班主任叫去談話過好幾次了。”市民金先生說起女兒做作業動作慢,氣不打一處來。金先生說,她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性格較為外向,在班級里也比較活躍,但做作業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我發現我女兒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對時間沒有概念,別人在學校就能完成的作業她得帶回家,速度要比別人慢一大半。”金先生表示,自己所有的好脾氣都被消耗完了,對孩子“磨洋工”這回事頭疼不已。
制定孩子感興趣的激勵制度
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一個班里總會有幾個孩子動作慢。”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北港小學402班班主任夏建明認為,孩子做作業慢,家長要視情況對待,不能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標準。時時刻刻“監視”孩子,家長自認為是提醒,其實是阻礙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的養成。
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家長可以適當觀察,是孩子沒掌握知識點、思想開小差,還是對作業不感興趣。“做作業時,可以根據難易程度來間隔安排。”夏建明建議,孩子沒有掌握知識點,家長可適當輔導,但也不要教太多,一旦孩子養成等家長指令的習慣,會產生依賴心理,造成家長說什么孩子就做什么。
夏建明認為,孩子動作慢,家長可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看到孩子好的言行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要只盯著學習成績,要學會整體評價,全方位關注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多一份包容心,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夏建明說。
注重良好的家庭氛圍
懂得借助資源和孩子溝通
“做作業動作慢的孩子,到了初中學科多了,耗費的時間多,就很吃虧。”這是很多家長的共識。桐鄉六中教育集團實驗中學康涇校區801班班主任沈徐芬表示。
沈徐芬建議,面對動作慢的孩子,家長可多引導他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多鼓勵他們學會合理規劃。同時,家長不要過分嘮叨,哪怕出發點是好的,但說多了孩子容易反感。遇到問題時,家長可多與班主任溝通,也可多看些育兒書籍,不斷嘗試、思考,找尋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去化解。
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話,其實是一門藝術,有時一言不合會鬧矛盾。沈徐芬給記者舉個了常見的例子。比如,今天孩子要考試,心急的家長送孩子上學不免會提醒孩子考試動作快點,不要拖拖拉拉。一聽這話,孩子內心肯定不悅。其實,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今天要考試了,沒多大問題的,慢慢做,會做的盡量做對,盡力了就行。
另外,沈徐芬覺得,家長不要做孩子的包辦員,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使孩子失去自我管理能力。其實,生活技能掌握得越多,同樣能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技能多、閃光點足,更容易受到同學、老師的關注與表揚,孩子越會有優越感,這些都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寫作業慢不放,甚至無限地放大。”沈徐芬說。
良好的家庭氛圍同樣重要,沈徐芬建議,父母育兒的觀念要一致,父母出現意見分歧時,要內部化解矛盾后再與孩子對話,不然容易讓孩子“鉆空子”,效果適得其反。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